深圳鹽田連續5年實現GDP與GEP雙提升
深圳鹽田區生態控制面積占全區總面積近七成。
憑借清新空氣和清潔水資源,深圳鹽田區備受市民及外地游客喜愛。今年春節,初一至初三,小梅沙3天接待游客接近3萬人次。
2017年,鹽田區萬元GDP能耗、水耗、建設用地分別下降4.3%、6.0%、7.7%;全年空氣優良天數355天,PM2.5均值24微克/立方米;河流、近岸海域、飲用水源水質全深圳市唯一100%達標。建區20周年來,鹽田區綠色發展的答卷格外亮眼。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鹽田區委書記杜玲表示,鹽田要堅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快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努力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為建設“美麗中國”探索新路徑。
用好綠色指揮棒 轉變“唯GDP”政績觀
鹽田區總面積74.64平方公里,轄區生態控制面積占總面積的68%,擁有19.5公里海岸線,是名副其實的生態大區。
自1998年建區以來,鹽田歷屆區委、區政府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持之以恒地走“不求大而全,但求小而優”的特色發展之路,努力做好生態文明建設這篇大文章。高品質的生態環境已經成為鹽田的核心競爭力和閃亮品牌。
近年來,鹽田區積極探索“美麗中國”建設量化路徑,在全國率先建立與GDP相對應的、能夠衡量生態狀況的城市GEP(生態系統生產總值)統計與核算體系,全面把握城市生態系統功能價值變化。通過讓“城市GEP”進規劃、進項目、進決策、進考核,把“城市GEP”提升為與GDP同等重要的指揮棒。
“所謂GEP,就是以科學的方式給生態環境算一筆賬。”鹽田區生態文明辦公室彭勝巍解釋,這個評估標準是動態的,例如,去年地鐵8號線動工,砍伐了沿線生態林,那么沿線區域的生態價值估值就相應降低。
與生態保護區不同的是,鹽田作為城區,城市GEP核算將分為兩大部分:自然生態系統價值和人居環境生態系統價值。這使得GEP能夠全面反映自然生態系統為人類福祉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價值,以及城市規劃、管理、建設等對人居環境維護、提升所創造的生態價值。
有了這套標準,鹽田將城市GEP相關指標和工作內容納入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和區生態文明建設考核,切實推進GDP與GEP雙軌運行。
“有了城市GEP這根綠色指揮棒,能夠推動政府轉變‘唯GDP’的政績觀。各單位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積極性高了,貫徹落實生態文明建設各項工作也有了制度保障。”鹽田區環水局局長許潔忠說。
目前,鹽田區已連續5年開展城市GEP核算,并連續5年實現了GDP與GEP“雙提升”。2017年鹽田區城市GEP預估值為1100億元,比2013年增長了約64億元,年均增長幅度約為1.02%。根據規劃,鹽田將在2020年實現城市GEP達到1125億元的目標。
全面“無色無味無噪” 不批任何一個污染項目
“我從建區開始就在環保部門工作,從來沒有批過任何一個污染項目。”許潔忠介紹,在建設生態文明歷程中,鹽田堅決不走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的發展道路,從源頭阻止重污染企業進入,積極推動傳統工業開展綠色改造,加快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綠色產業體系。
黃金珠寶產業是鹽田工業產業第一支柱,也是高污染行業。2013年起,鹽田啟動黃金珠寶產業轉型升級三年行動計劃,幫助企業進行技術革新和工藝改造。“對于珠寶產業廢氣排放,我們的要求是做到‘無色無味無聲無噪’,不能讓老百姓投訴。這比國家標準嚴多了。”許潔忠說。
“我明明達標了,為什么還要花錢改造?”一開始,很多企業感到不理解。對此,政府一方面對轄區85家企業發放總計660.5萬元補貼,緩解企業壓力;另一方面,請來專家研究治理工藝,向企業推廣先進技術。
截至2014年底,鹽田88家珠寶加工企業全部完成廢氣處理設施技術升級。居民們發現,過去的滾滾濃煙和刺鼻氣味都消失了,相關企業負責人也感覺到了工作生活環境的提升:“我們花大力氣改造,不虧。”
轄區內另一項重點產業——港口,過去也曾是“污染大戶”。2014年起,鹽田區與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以下簡稱“鹽田國際”)共同探討建設岸基船舶供電系統。經過幾年努力,目前鹽田國際已是國內“油改電”設備規模化應用程度最高、技術方案最為成熟的碼頭之一。減排成果相當于一年減少了1萬臺2.0升排量汽車的廢氣排放量。
“如果沒有岸電,船舶靠岸時就要燒油,產生大量廢氣。”鹽田國際相關負責人介紹,岸電系統提供的輸出功率,能滿足船舶停泊后的用電需求,可以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懸浮物排放,并降低噪音污染。
鹽田國際還是國內首個使用天然氣拖車的碼頭,目前已有340臺天然氣拖車,可綜合降低廢氣污染排放量82%;推行龍門吊油改電,198臺電動龍門吊每臺每吊次可節約燃油成本80%,減少廢氣排放量95%,作業區噪音也從110分貝降低至60分貝。
“這幾十年,鹽田陸續建起了碼頭,蓋上了廠房,變化很大。”自幼生活在鹽田的陳先生,對于鹽田的環保工作感觸頗深。他表示,改革開放讓鹽田百姓變富了、城市變美了,始終沒變的,就是青山綠水和藍天白云。
提升群眾參與感 “碳幣”鼓勵低碳生活
全長19.5公里的鹽田海濱棧道,有“最美海濱棧道”之稱,是深圳著名的旅游觀光地。“過去鹽田的海灘可沒這么好。比如沙頭角灣就因為海水有臭味,周圍的海景房都不好賣。”市民董毅是一位“老鹽田”,對于鹽田這些年環境上的點滴變化,可謂歷歷在目。
如今的沙頭角灣已經是天藍水綠,空氣清新,長長的海濱棧道成了居民散步休閑看海的好去處。
水質好了,魚兒多了,鳥類自然也就來了。這幾年董毅在沙頭角灣拍到的鳥類就有30多種,市民可以享受親近自然的快樂。
數據顯示,鹽田有各種野生高等植物1500種以上,其中光是桫欏、土沉香、二色石豆蘭等國家重點保護的二級以上珍稀瀕危植物就有近20種;各類野生動物500多種。2017年,海豚曾3次現身鹽田港,“海中精靈”騰空戲水的畫面讓市民贊嘆。
“我們把生態環境保護好了,不是為了榮譽,而是為了讓市民享受到最好的空氣、最好的水,獲得實實在在的生態福利。”許潔忠介紹,目前鹽田區有各類公園61個,基本實現了“出門1公里內有公園”;建成綠道總長度達253.3公里,平均密度全市最高。
為提升市民的參與感和獲得感,鹽田還構建了生態文明“碳幣”體系,每年投入1000萬元專項資金,以“碳幣”形式,對個人、家庭、社區、學校和企業的生態文明行為進行激勵,引導全社會增強生態意識、踐行綠色生產、享受低碳生活。
只要關注公眾號、綁定身份,通過騎行公共自行車、垃圾分類、節約水電、每日步行、發起生態活動等方式,你都可以“賺”到碳幣。碳幣可以兌換電話費、電影票、打折券等禮品。“每騎行一次就有10個碳幣,我攢的碳幣都兌換了電話費,很實惠。”董毅說。
截至2月28日,鹽田區生態文明碳幣服務平臺總注冊人數達13.5萬,占轄區人口過半數;共在平臺發起生態文明活動825場,發放碳幣約7598萬,其中約有2854萬碳幣用于兌換禮品。
“我們的生態文明建設要像公共自行車一樣普惠百姓福祉,讓全區人民參與進來。”杜玲表示,鹽田始終將群眾需求作為工作導向,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民心工程、民生工程來抓,不斷提升全區各環境要素質量,讓市民群眾享受最好的生態福利。

責任編輯:任我行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深度報告 | 基于分類監管與當量協同的碳市場框架設計方案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碳交易 -
碳市場讓重慶能源轉型與經濟發展并進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重慶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2020年二季度福建省統調燃煤電廠節能減排信息披露
2020-07-21火電環保,燃煤電廠,超低排放
-
四川“專線供電”身陷違法困境
2019-12-16專線供電 -
我國能源替代規范法律問題研究(上)
2019-10-31能源替代規范法律 -
區域鏈結構對于數據中心有什么影響?這個影響是好是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