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可憐的150個交易量:光伏綠證緣何“遇冷”?
據中國綠色電力證書認購交易平臺網站實時數據顯示,截至今日(6月20日),綠證共累計出售27260個,其中風電綠證交易量為27110個,光伏綠證交易量僅為150個!
數據還顯示,已售出的風電綠證平均交易價格為184.2元/個(折合0.1842元/千瓦時);而由于當前光伏項目補貼強度超出風電較多等因素,光伏綠證平均交易價格為668.3元/個(折合0.6683元/千瓦時)。
雖然相比之下,光伏綠證的價格高出風電綠證3.5倍,但也在千元之內;從交易額上看,風電綠證的成交量居然是光伏綠證的約180倍!也就是說,平均約售出180個風電綠證才會有1個光伏綠證被售出!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究竟為何呢?
綠證的“前世”與“今生”
綠證全名為“中國綠色電力證書”,是國家對發電企業每兆瓦時非水可再生能源上網電量頒發的具有獨特標識代碼的電子證書,是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確認和屬性證明,以及消費綠色電力的唯一憑證。自2017年7月1日起開始出售。
綠證由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按照國家能源局相關管理規定,通過國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信息管理平臺向符合資格的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頒發。任何企業和社會公眾均可以自愿認購綠證,作為消費綠色電力、支持綠色電力發展的證明。在適用范圍上只涵蓋了納入國家財政補貼目錄內的陸上風電和光伏發電(不含分布式)。
近年來,我國風電、光伏裝機量大幅上升,可再生能源補貼不能按時發放,影響了新能源發電運營企業的現金流,這嚴重影響了一些企業投資的積極性,并且隨著531新政的發布和落實,光伏企業面臨的問題更加嚴峻。
在此之前,可再生能源上網電價高于常規能源發電的差額部分,通過在全國范圍,對銷售電量征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籌集。從2006年到2017年7月1日,我國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標準從最初的每千瓦時0.1分錢提高至1.9分錢,但補貼的缺口依然很大。
針對這一局面,綠證制度應運而生。
綠證發行初期,行業普遍認為綠證交易可以部分緩解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的壓力。也就是說,風電、光伏發電企業出售綠證后,相應的電量不再享受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的補貼。而企業選擇綠證的動力在于,等補貼落實可能要等很久,如果綠證能迅速賣掉,且價格接近補貼,企業可以考慮通過賣證書迅速回款,優化現金流。
然而,自發售以來,雖有800多萬個綠證被核發,但是僅認購出2.1萬多張,籌集資金不足1000萬元。
這就是綠證發售以來的現實情況,綠證交易“核發多,交易少。”
華夏能源網查詢中國綠色電力證書認購交易平臺網站數據發現,在從2018年6月10日到6月20日之間,綠證認購數量僅僅增加10個,其中光伏綠證僅有1個。
針對這種情況,有人提出曾經炒的火熱的綠證,如今怎么無人問津了?
綠證問題多多,實行困難重重
綠證誕生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在當下的中國能源市場中,自身成本較高、推廣銷售不利、相關政策有待完善等因素,都制約著綠證的普及和發展。
認購與否幾無差別。作為綠證首批的支持企業均表示,目前的綠證制度對企業、個人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并不能通過購買綠證是企業得到實質的好處。一些已購綠證的企業代表認為,雖然公司購買了綠證,但無論在國內還是國際市場上,并沒有感覺到與以前或者和其他沒有購買綠證的公司有什么不同。
綠證在能源圈外的知名度并不高。綠證的購買者多為能源企業或者是從事能源工作的個人,如何讓非能源行業的群體知曉綠證購買平臺,并購買綠證,還需要在宣傳上多下功夫。
大企業特別是國企購買不積極。通過對已售出的2.1萬綠證購買人群分析,可以看出,企業購買量約占比90%,個人購買量占比約10%。從購買者企業的性質看,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等國家隊企業,對購買綠證的參與度明顯不足。
價格是國際平均水平的十倍以上。其實一些大型跨國公司一度對國內的綠證交易懷有熱情。比如蘋果公司是有購買綠證傳統的,在很多國家都買,但是中國的綠證太貴了。
國內的綠證價格是國際平均水平的10倍以上。且國內推出綠證最主要的目的是替代補貼,但在在自愿認購階段,買綠證不影響拿補貼,綠證只是額外的支持。因此,在現階段,買綠證相當于多花一部分錢。
而僅僅較國內風電和光伏綠證價格來看,平均就相差約3.5倍,這也是光伏綠證賣出較少的原因之一。
約束交易何時啟動尚無定數。按照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去年2月發布的《關于試行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及自愿認購交易制度的通知》(發改能源[2017]132號),將根據市場認購情況,自2018年起適時啟動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考核和綠色電力證書強制約束交易。
今年3月23日,國家能源局發布《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及考核辦法(征求意見稿)》,其中也已明確指出,各省級電網公司制定經營區域完成配額的實施方案,指導市場主體優先開展可再生能源電力交易,在市場機制無法保障可再生能源電力充分利用時,按照各省級人民政府批準的配額實施方案進行強制攤銷。
但眼見2018年過半,配額和綠證強制約束交易何時啟動尚無定數。
“替代補貼”的目的很難達成。綠證交易制度誕生之初就肩負著替代補貼的使命。然而,面對拖欠已久的巨額補貼,雖然推行綠證最主要的目的是替代補貼,但在自愿認購階段還難見實效。
如果下一步實行強制交易,這一目標可能會有實現希望。但由于具體的規則還沒有最終確定,所以也不好說對于填補補貼缺口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靜下思考,綠證前途何在?
曾經被寄予大幅促進清潔能源的消納厚望的綠證,現在已無人問津,甚至被質疑“雞肋”。面對這一問題,綠證的前路在哪?
大多數人將期待放在配額制的落實上,希望盡早推行“可再生能源配額制+綠色證書”制度。國家有關部門也曾表示,根據市場認購情況,自2018年起適時啟動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考核和綠色電力證書強制約束交易。
配額制將會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進行強制考核,但是考核對象尚未確定。目前業內有兩種思路,一是考核電網公司,二是考核發電企業。強制配額政策可能年內會見分曉,但具體怎么批、力度如何還需等待最終的結果。
若實行綠色證書+強制配額制,按照全國電力需求每年6萬億度,燃煤火電4萬億度計算,如果執行15%綠色電力配額,則每年將有6000億度綠電,每度電的綠色證書價格為0.2元,每年可征收1200億元,若強制配額10%,每年也能征收800億元。
目前,不同區域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和火電上網電價有所差別,綠證的價格要根據二者之間的差價決定。
綠證想發揮優勢,一是要進一步降低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二是要把火電對環境、社會的綜合影響體現在電價中,二者共同作用拉近、甚至抵消可再生能源發電和火電之間的價差,讓綠證的交易價格維持在一個全社會可以承受的范圍內。
綠證制度的推廣還應開發更多配套激勵政策。比如,對于放棄補貼積極申請綠證的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可指定配套政策優先確保其電力的并網消納,減少“棄風棄光”現象。對于積極參與自愿認購的綠色電力消費者,可通過權威、有效的第三方認證向其頒發榮譽證明,表彰其綠電消費行為,并考慮實施稅收減免。
綠證目前不允許進行二次交易。因此可考慮開放綠證價格限制、允許綠色電力證書的二次交易,使綠證真正成為具有金融價值的現貨、期貨商品,吸引更多新能源行業外的企業和資金參與綠證交易,充分通過市場手段調節綠證價格,激發市場交易活力。
如何讓綠證流動起來,賦予其價值,促使更多的企業和個人去購買綠色電力,才是關鍵。
未來隨著光伏建設成本的降低,電價逐步下降,光伏綠證價格也會逐步下降。下一步,有關部門需要繼續擴大宣傳,鼓勵國內外企業、機構和個人通過購買綠證,營造全社會消費光伏電力的良好氛圍,共同履行綠色發展的社會責任。
責任編輯:滄海一笑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深度報告 | 基于分類監管與當量協同的碳市場框架設計方案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碳交易 -
碳市場讓重慶能源轉型與經濟發展并進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重慶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2020年二季度福建省統調燃煤電廠節能減排信息披露
2020-07-21火電環保,燃煤電廠,超低排放
-
四川“專線供電”身陷違法困境
2019-12-16專線供電 -
我國能源替代規范法律問題研究(上)
2019-10-31能源替代規范法律 -
區域鏈結構對于數據中心有什么影響?這個影響是好是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