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排”和“低碳”大不相同
“節能減排”中的“減排”指減排污染物,目的是保護環境。
“低碳”指減少碳排放,目的是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應對氣候變化。
“減排”不等于“低碳”
一些減排措施可能導致低碳,比如提高化石能源的使用效率,既減少污染物排放,也減少碳排放,但情況并不總是如此。某些減少污染物排放的措施,可能導致碳排放增加,例如,以技術落后的燃煤電廠生產的電力代替汽油或柴油作為機械動力,可能在減少污染物排放的同時增加碳排放。
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應避免將以環境保護為目標的“減排”和以溫室氣體排放控制為目標的“低碳”混為一談。不
“低碳”的技術和管理措施,完全有可能做到“減排”。
“減排”和“低碳”來源不同
兩者的區別首先可以從概念的來源分析。
2005年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了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目標,并體現在《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
2006年3月16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了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的節約能源約束性指標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的環境保護約束性指標。
2007年5月國務院發布的《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提出,“"十一五"期間,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到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2549萬噸減少到2295萬噸,化學需氧量由1414萬噸減少到1273萬噸;全國設市城市污水處理率不低于70%,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60%以上。”
上述“節能減排”概念的來源表明,“減排”指減少主要污染物的排放。
“低碳”的概念首先來自于2007年發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該方案明確了溫室氣體控制階段目標,即“到2010年,實現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相應減緩二氧化碳排放”。
2009年6月5日,我國政府第一次公開提出溫室氣體強度減排的概念;2009年11月26日首次正式宣布“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碳排放量將比2005年降低40%至45%”。
由此可見,應對氣候變化、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是“低碳”概念的來源。減少化石能源使用、提高化石能源能效、應用低碳技術,是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手段。
可以看出,節能減排的“減排”要求出現在“低碳”之前,兩者目的不同,不是一回事。
“減排”和“低碳”緊迫性存在差異
盡管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應對氣候變化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是因為氣候變化是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也還需要強調“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以獲得公平的發展機會。在低碳技術應用方面,企業的自覺性和社會公眾的迫切性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形成。
保護環境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環境問題得到政府和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成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內容。因此,一項技術被確認為環境保護技術更會得到地方政府、社會公眾的廣泛支持,也更容易為企業所接受和理解。
此外,“減排”和“低碳”不做嚴格區分,可能導致政策運用、行業管理、數據統計、信息交流等方面出現偏差。
責任編輯:繼電保護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深度報告 | 基于分類監管與當量協同的碳市場框架設計方案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碳交易 -
碳市場讓重慶能源轉型與經濟發展并進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重慶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2020年二季度福建省統調燃煤電廠節能減排信息披露
2020-07-21火電環保,燃煤電廠,超低排放
-
四川“專線供電”身陷違法困境
2019-12-16專線供電 -
我國能源替代規范法律問題研究(上)
2019-10-31能源替代規范法律 -
區域鏈結構對于數據中心有什么影響?這個影響是好是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