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國碳市場,中國需要更大雄心
休·斯萊特表示,新的全國碳市場應控制排放許可的發放規模,為企業減排創造動力
12月19日,國家發改委召開重要電視電話會議,就全國碳交易市場(ETS)的框架問題與各省政府進行了交流。
全國碳交易市場的運作框架已經籌備多時,日前才正式獲得國務院批準。碳交易市場的建設將分為三個階段,以兩省五市自2013-2014年開始的7個試點市場為基礎,實現平穩過渡。
全球都對中國的氣候行動給予了極大的關注,而全國性碳交易市場的建立恰逢其時。美國有意退出《巴黎協定》的行為引發了不少恐慌,人們擔心其他國家也會因此收回此前的減排承諾。
多項措施推動碳交易市場機制全面落實
2015年,習近平主席宣布中國將在2017年建立全國碳交易市場。此后,相關準備工作便緊鑼密鼓地展開了。
市場新規要求二氧化碳排放大戶必須上報歷史排放數據,并且數據需經過第三方獨立核實。這個過程的可信度對整個碳交易市場的公平公正而言至關重要。如果數據申報沒有可信度,市場的公平性就難以保證,那么企業可能就不愿意投資。
此外,有關部門還通過培訓確保參與碳交易市場的相關各方了解相關規定。隨著各省級培訓中心的建立,培訓工作還將得到進一步強化。
市場建立初期將首先納入發電行業的排放大戶,之后將納入其他行業的排放大戶。即便初期將只包括電力行業,但中國的碳交易市場規模仍然將是全球最大,而且領先幅度很大,大致是歐盟碳交易市場總交易量的兩倍。
限額分配,任重道遠
2017年5月,三個行業(電力、水泥和鋁業)的配額分配方案草案發布,其中明確了排放企業的配額基準值和配額計算方法。排放超過配額的企業必須在市場中購買額外的排放許可。
全國碳交易市場要想取得成功,配額分配就不宜過度寬松,否則會稀釋企業對排放許可的需求,減排的積極性也會隨之減弱,而另一方面,如果配額分配過于嚴格,相關行業的運營成本則會太高。
發電行業是首個納入碳排放交易市場的行業,同時也是最大的碳排放源,因此勢必成為整個碳交易市場的核心。電力行業的歷史排放數據可信度最高,從而大大降低了配額分配的難度。而其他主要排放行業目前正在積極建立歷史排放數據庫,因此可能會在晚些時候被納入全國碳交易市場。
2017年5月出臺的配額分配方案草案中的配額計算方法針對不同類型電廠設立了11個配額基準值。能效較低的電廠(比如小型燃煤輪機電廠)的基準值要高于平均水平。
合理的配額分配首先應該能夠激勵企業關停或逐漸淘汰低能效電廠,因為這樣做的成本更低。山東、河南、內蒙古等省份都擁有大量小規模、低能效的燃煤電廠。這類電廠也是東北地區(吉林、黑龍江、遼寧)電力供應的重要來源。由于燃煤發電在上述北方省份的經濟結構中占有重要比重,因此過去幾個月內部協商的焦點就是不同省份的限額分配。管理部門必須做到既避免行業成本過度上升,同時又能確保低成本減排措施得到充分鼓勵。
碳價走高的空間有多大?
事實上,在碳交易市場試點期間,購買額外配額的價格通常低于預期,這說明政府仍有提價空間。
中國碳論壇每兩年進行一次中國碳價調查。最近我們公布了2017年的調查報告,總結了包括咨詢機構、業界、學界、金融部門、交易平臺和非政府組織在內的260個主要利益方對中國碳市場價格未來走向的看法。
在前幾次的調查中,受訪人預計2014年到2016年間碳價會走高,而實際情況卻是,碳價呈下滑趨勢,這說明市場配額過多導致了價格走低。
2014-2016年中國碳交易試點市場平均碳價與2013-2015年《中國碳價調查》中的預期碳價之間的差異。市場價格數據來源:中創碳投
盡管如此,2017年的調查顯示,受訪者仍然相信碳價會走高。平均來看,他們預計在全國碳交易市場正式啟動后,碳價會比現有7個試點市場的平均價格水平(38元/噸,約合5.8美元/噸)要高,會在2020年和2025年分別達到74元/噸(約合11美元/噸)和108元/噸(約合16美元/噸)。
碳交易試點體系中的價格區間,以及調查受訪人對全國碳交易市場的價格預期
調查還顯示,相比于非工業機構,工業界的受訪者對市場價格的預期更高。而在歐洲和澳大利亞進行的類似調查中,工業界人士對碳定價的預期相對較低。然而,我們2015年的調查也顯示,中國工業界對碳價的預期較高。這個結果再次說明,政府在碳交易系統設計方面可以更具魄力。
對碳排放的影響
碳交易體系的主要目的就是削減碳排放。而本次調查結果也非常樂觀,因為受訪者都認為碳排放交易能夠在未來對投資決策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有38%的受訪者預計碳交易將在2017年對投資決策產生重要或適度影響;而預計將在2025年對投資決策產生影響的受訪者比例達到了75%。
本次調查結果還顯示,碳市場的中期發展仍然存在不穩定因素。相比于2015年的調查結果,認為碳排放交易將在2020年對投資決策產生重大影響的受訪者比例已經從30%下降到了17%,其中部分原因應該是2017年一直缺乏政策明晰度,包括碳交易市場的確切啟動時間以及碳交易市場體系的法律基礎。
然而,從長期來看,各方都堅信碳交易市場會在扭轉投資模式、推動低碳經濟轉型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認為中國碳交易體系會在2017/2020/2025年影響投資決策的受訪者比例
中國已經承諾將在2030年達到碳排放峰值。調查顯示,90%的受訪者認為這個目標可以實現,55%的受訪者認為在2025年甚至更早就能實現這個目標。有趣的是,8%的受訪者估計中國的碳排放已經達到峰值。近日由全球碳預算(Global Carbon Budget)提供的數據顯示,去年以來中國的碳排放可能上升了約3.5%,但是令人鼓舞的是,有越來越多的利益相關方認為中國會在2030年之前達到碳排放峰值。
對中國碳排放什么時候會達到峰值的預期
平衡碳價成本,電力行業改革勢在必行
雖然全國碳交易體系會對發電行業的經濟狀況產生越來越多的影響,但是,中國電力定價缺乏靈活性,這意味著其他消費者在節能方面并沒有太大動力。
針對這一問題,一些試點地區要求用電大戶必須加入該地區碳交易市場;但是,全國交易系統并沒有采用這種方法。然而,近期開展的電價改革卻為電力企業將碳價成本轉嫁給其他消費者提供了一個機會。比如,廣東和浙江已經開始著手為建立短期發電權交易系統奠定基礎。
隨著電力定價越來越靈活,發電企業最終將有望將碳成本轉移給用電大戶。我們希望山東、江蘇等用電大省也能盡快推動改革。這樣一來,碳市場和電力市場改革就可以相輔相成、互相促進了。

責任編輯:繼電保護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深度報告 | 基于分類監管與當量協同的碳市場框架設計方案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碳交易 -
碳市場讓重慶能源轉型與經濟發展并進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重慶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2020年二季度福建省統調燃煤電廠節能減排信息披露
2020-07-21火電環保,燃煤電廠,超低排放
-
四川“專線供電”身陷違法困境
2019-12-16專線供電 -
我國能源替代規范法律問題研究(上)
2019-10-31能源替代規范法律 -
區域鏈結構對于數據中心有什么影響?這個影響是好是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