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中一定要打掃戰場嗎?
打掃戰場,也就是處理死尸和收集丟棄的武器,聽起來似乎是個發財的差事,但是老兵知道打掃戰場的過程其實是很痛苦的。首先是你要面對重返戰場后的恐懼,打仗的時候殺紅了眼還不覺得,現在在安靜的情況下站在尸體中間,無論如何也讓人高興不起來。完整的尸體還好處理些,最麻煩的是那些東一塊西一塊的散尸,拼都拼不起來,還有成了肉泥的,就只能隨地挖個坑推進去,然后鏟幾鏟子土撒在上面,也算是一個墳頭。再次,是有未死的敵方傷病打冷槍的情況,在日本對外作戰戰場上經常出現日本傷病打冷槍襲傷對方戰場打掃人員的情況出現,所以打掃戰場還要考慮到冷槍的突襲和救治受傷士兵的考慮。回到蘇聯二戰中為什么沒有打掃戰場這個問題,實際上蘇聯并不是全部不打掃戰場,很多戰場蘇聯還是打掃的,但有時候限于戰爭的突然性和未完成性,及人手不夠,無法全面清理戰場,所以蘇聯有些戰場未來得及打掃就進入下一場戰爭。
而就收集戰場散落的武器來說,蘇聯當時已經是一個初步工業化的強國了,繳獲或收集戰場散落武器對其來說補充自己武備的意義相對就不那么明顯,所以蘇聯也不是太重視收集戰場散落武器。
其三,有些戰役發生在冬天,蘇聯的寒冬是十分寒冷的,在莫斯科戰役,列寧格勒保衛戰和斯大林格勒戰役時候,有時候戰爭發生在冬天,相對戶外的零下幾十度,尸體不會腐爛,這也不會造成疫病擴散,再者凍僵的尸體在冬天不便的情況下也不容易搬運,這也是蘇聯有時候不會打掃戰爭的原因之一。
再者,衛國戰爭時期,往往是下場戰爭連接著上一場戰爭,連續不斷作戰,后衛打掃部隊也來不及跟上,這也是沒有打掃戰場的原因所在。
綜上所述,二戰中蘇聯有條件的話,基本是打掃戰場的,但沒有條件或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也只能放棄打掃咯!End!
當然需要打掃戰場,這是件很重要的事情。
戰爭不是打完就完事兒了,還有許多善后的工作要做。如何對兩軍作戰過的戰場進行處置,就是俗稱的“打掃戰場”。
與許多人通常觀念里“摸尸體、撿裝備、發洋財”的做法不一樣,系統的打掃戰場有許多工作需要做,西方軍隊甚至很早就已經進行了標準化管理。
打掃戰場的首要任務并非摸尸體,而是處理和搜尋仍活著的人,戰場上會遺留下很多雙方重傷的人員,他們需要人道主義的對待。如果拖延時間過長,會有相當多的人因為無法得到及時救治而死亡。
還有藏匿的敵軍人員,有些人可能會繼續抵抗,必須通過打掃戰場將其清除掉。我軍平型關戰役時,就是因為打掃戰場的方式錯誤,造成了許多不必要的傷亡。
當然,處理尸體也是打掃戰場的重頭戲,己方尸體需要盡快收殮、清查身份和下葬,敵方尸體也需要快速處理并掩埋,避免造成疫病流行。
以美軍為例,他們有專門的負責收尸的隊伍,負責在戰場上進行陣亡人員的登記、墓地的選址和遺物的清查工作。美軍二戰時在歐洲的部隊自西西里開始留下了許多臨時的墓地和大型的集合墓地,有些在戰后被遷移回去,有些則留了下來。
一般他們會對應的安排一些敵軍葬進美軍墓地,這招很狡猾,一方面可以進行政治宣傳,二來可以阻止防線丟失時敵軍故意來破壞墓地。
美軍認為,尸體不能太多的讓活著的士兵看到,他們會因此士氣大跌和誕生恐懼、厭戰情緒。所以一半情況下連入殮都不會讓同部隊的來完成,而是另行征調部隊、俘虜以及雇傭當地人解決問題,大多數安葬時間還會選在晚上。
此外還有專門負責槍炮彈藥收拾的人馬,殘破的戰場上會有很多意外,比如大量的未爆彈或危險物質,這需要盡快安排處置,避免對己方部隊造成非戰斗損傷。打掃出來的敵軍武器也可以作為部隊的補充或拿去賣錢,己方的武器經過維修調試后可以繼續分發部隊。
盟軍很多部隊都在戰后大包出售過大量的繳獲物資,或者直接將其回爐煉鋼。戰爭時期德軍、蘇軍也通過繳獲和打掃戰場獲得了相當多的對方武器,他們被大規模的補充到了部隊之中。
至于堅持敵后抗戰的八路軍,基本上打掃戰場就是主要的武器獲得方式了,沒槍沒炮敵人造嘛。
流散在戰場上的武器是必須盡早回收的,除了上面說的裝備和利益問題,還需要避免這些武器流落民間,造成混亂。
不過,有時候受戰場條件和形勢影響,人們實際上做不到精細化的打掃戰場,比如戰事緊急,就僅僅只能做到收拾部分傷員,拿著搜上來的裝備趕緊轉移,甚至什么都不能拿,放棄掉打掃戰場。
戰爭中一定要打掃戰場嗎?
戰爭中一定得打掃戰場,我軍在抗日戰爭時期,就因為忽視打掃戰場,犧牲了無數的高級將士。
比如著名戰斗英雄,時任冀東抗聯特務大隊隊長節振國同志,就是犧牲在一名假死的日軍小隊長手下。當時節振國帶領著特務大隊全殲了堅守陣地的日軍后,沒有注重打掃戰場,就急忙撤離戰場,結果當節振國剛走過日軍一片尸體后,就被假死的日軍小隊長用手槍向他連射兩槍,造成他當場犧牲,多么可惜。
因此我軍從此對打掃戰場特別重視,并且在打掃戰場時注重保護首長的安全,有一次粟裕大將在打掃戰場上,得益于前后兩名警衛員的保護,當時一名假死敵人想從粟裕身后向其射擊,被粟裕身后的警衛員迅速出槍擊斃,可想而知有多么危險。
所以每次戰斗結束后,我軍必須嚴格認真的打掃戰場,每個尸體認真檢查,看是否有呼吸和脈動,確認敵人真正死亡后,再收繳了敵人的槍支彈藥和貴重物品。
綜合上述戰斗結束后必須注重打掃戰場。
古代是沒有熱武器的,那時候一旦發生戰爭就是肉搏戰,俗話說“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交戰雙方零傷亡的可能性太小了。古人有幾種處理尸體的方法,最后一種很讓人惡心。
古代肉搏戰
一、尸體暴尸荒野
這種是比較常見的,失敗的一方要么被殺光,要么被俘虜,要么就是急著逃跑,活著的都自身難保了,哪里還會有人去管尸體。而勝利的一方可能也會損失慘重,他們能收拾己方的尸體就不錯了,敵方的尸體就要看心情了,一般為了泄憤,只會將他們棄之荒野喂野獸。
尸橫遍野
二、就地掩埋
為了不讓尸體腐爛,滋生病毒引發瘟疫,他們會挖一個很大的坑,將所有的尸體都拋入坑中掩埋。后來有狠心的將軍把俘虜也這樣處理,就是坑殺活人,殺神白起就這樣干過。
挖坑掩埋
三、火化
這也是為了怕尸體腐爛后滋生病毒引發瘟疫,而且省了挖坑的功夫,尸體堆積起來,一把火就完事了。
焚燒尸體
四、充當軍糧
這就是惡心的處理方法了,還需要士兵有強大的心里承受能力。因為打仗時往往物資不足,而且戰事可能持續事件很長,總不能讓士兵餓這肚子上戰場,戰后為了補充物資準備下一次的戰斗,將領會下令將戰死的馬匹當作肉食儲備,甚至將尸體當作軍糧。
戰后打掃戰場雖然是必選項,但要視具體情況而定,最重要的條件是確認掌握了“戰場控制權”,否則一切免談。比如抗日戰爭在敵后打伏擊戰時,如果日軍增援部隊已接近戰場,那么八路軍就將失去打掃戰場的時間和權利,總不能為了弄些裝備而被敵人咬住,那就得不償失了。
當然,這只是延緩打掃而已,而非不掃。
打掃戰場的目的無外有四,清理本方犧牲官兵的尸體、統計殲敵數字、繳獲戰利品和防止有戰場上裝死的“漏網之魚”。一般來說,除認真收殮已方戰死者尸體同時祭奠之外,也會集體掩埋敵人尸體,這么做一方面是出于人道,一方面是非此容易造成瘟疫流行,那吃虧的就是本方軍隊了。
打掃戰場是個專業活,并且還充斥著一定危險性,保不齊哪個傷兵就會打黑槍,所以沒有經驗的部隊經常吃虧。在太平洋戰場的沖繩之役中,一個裝死的日軍傷兵搖搖晃晃引爆了手雷,炸死了美軍的巴克納將軍,損失可謂慘重;平型關戰役結束后,缺乏對日作戰經驗的115時打掃戰場時也有意外傷亡,還像在國內戰場上一樣對日軍殘兵和傷兵喊“老表,繳槍啦”,結果鬼子回答的是子彈和手雷。
(陳賡將軍在戰后)
亮劍里丁偉不是跟老戰友吹噓自己的軍是“鐵掃把”嘛,其實就是戰場打掃既干凈、同時又經驗豐富的意思。
實事求是地說,侵華日軍的戰場打掃更為認真,這也是小日本的民族特點決定的,日本兵不管死的活的基本都要用刺刀“補刀”。由于國民黨軍隊敗多勝少,戰場控制權大多為日軍掌握,所以造成兩個惡果:第一是傷亡遠超過日軍,因為傷兵和俘虜都被日軍殘殺了,而日軍傷兵卻可以及時得到救治,輕傷員隔段時間又是拎槍上陣的“鬼子”;第二是武器裝備損失嚴重,帶不走的東西都被日本人所獲,重建部隊時就需要大批武器補充,也是抗日戰爭里中國軍隊最吃虧的環節之一。
打掃戰場統計殲敵數字也很重要,孟良崮戰役結束后,華野發現斃傷俘敵的數字與整編74師的編制有較大出入,立即派兵搜剿,果然在一條大溝里發現了彈盡糧絕的第51旅大部約7000人,如果匆忙撤離漏掉這股國軍,那整編74師就不算被全殲,重建的資本更多。
所以在解放戰爭中我軍追求的就是殲滅戰而非“擊潰戰”,所謂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因為這樣敵人的部隊就失去了重建的基礎,部隊的“魂”沒了。徹底打掃戰場后解放軍也能得到較大補充,在遼西圍殲廖耀湘兵團后,戰場上好東西漫山遍野,僅155美式榴彈炮就繳獲了十幾門,東北野戰軍炮兵縱隊首次成立了“重炮團”,整個遼沈戰役期間,繳獲各種炮6000余門,東野進關時真正的兵強馬壯。
所以都挖苦蔣介石是“運輸大隊長”,其實蔣介石也委屈,好東西部隊用不好怪誰。
而侵華日軍就比較頑固,彈盡援絕的情況一旦出現,他們經常會在自殺前毀壞武器,以免落入我軍手中。同時一部被圍周邊部隊增援比較迅速,像王近山將軍消滅日軍“戰地觀摩團”的韓略村戰斗,打掃戰場的時間非常有限,岡村寧次都快氣瘋了,再不火速撤離就麻煩了,哪有李云龍般的閑情逸致,還有空跟鬼子白刃單挑呢。
首先,戰爭中,無論是侵略者還是衛國英雄,他們都是某個母親的兒子,而任何一位母親,都有把兒子接回家的權利,正是這一點對別人母親的尊重,這點兒人道,這份寬容,才讓我們和禽獸有所區別;俄羅斯有自己的人道主義戰場后事處理組織。
打掃戰場,是一定要在停火之后
在工兵排雷排險之后,在交戰雙方給與書面安全保證之后,有交戰雙方派出的代表參與的前提之下進行的,有時候,紅十字會組織或者其他國際組織(比如OSCE)沒有條件派專員參與,但這不是必須的條件。
打掃戰場,也是對是否存在了戰爭罪行的第一取證
照片,視頻,物證,周邊民眾的口供...這都是打掃戰場的同時必須要收集保存的珍貴信息。
打掃戰場,是不分敵我的
人道主義組織的行動都是交戰雙方共同參與的,因為誰也不知道今天找到的士兵殘骸,是你的弟兄,還是我的戰友。
最后,關于武器裝備,打掃戰場的時候,一般都不拿敵人的武器裝備,戰爭中雙方士兵手里不缺這些沉甸甸的家伙,第一次打掃戰場的時候,除了抓俘虜和救傷員,其它時間都是在收集戰利品(現金和其它貴重物品);有時候也補充一下自己的彈藥。
理論上來說,一場血戰結束后,雙方士兵都會在自己控制的范圍內打掃戰場,這樣可以繳獲戰后可利用的武器或者物資,其次還得掩埋戰友和敵人的尸體,如果這些尸體不加以處理,其腐爛后會影響環境,爆發瘟疫。
所以說,戰爭中打掃戰場是非常必要的,但前提是要掌握戰場控制權,保證自身不受敵人襲擊。 抗戰時期我軍經常用游擊戰襲擾敵人,在消滅敵人后,根本沒有太多時間在戰場上逗留,因為此時敵人的增援部隊已經接近戰場,如果不趕緊撤退,那就得不償失了,所以我軍在繳獲日軍的武器和物資后,將收尸這種事讓給日軍做,這也是無奈之舉。
一般在大的戰役中,特別是打了勝仗,打掃戰場就更為重要了,這樣即可以繳獲大批物資,還可以統計殲敵數,好報到上級去邀功,特別是經媒體報道,戰果很容易被擴大化,這是國軍一些高級將領慣用的伎倆。 其實打掃戰場也是一門技術活,還得防止有“漏網之魚”打黑槍和防詭雷等,一些沒有經驗的士兵經常因為這樣丟掉了性命。
在蘇德戰爭中,我們很少看見蘇德雙方士兵認真打掃戰場,那是因為他們是大規模機械化作戰,戰后根本沒有精力來打掃戰場,而且雙方也不缺武器裝備,繳獲的敵人武器反而成為一種累贅,再加上蘇聯天寒地凍,尸體也不易腐爛,所以雙方就養成了不打掃戰場的習慣。
肯定是要打掃戰場的
戰爭是一種人類獨有的群體性對抗事件,其中死傷肯定是避免不了的,而在戰后勝利者一般是要打掃戰場掩埋尸體的。
打掃戰場首先是可以撿拾戰利品,而更重要的一點是為了防止瘟疫的爆發。
古人對于瘟疫的的防范十分無助,依照古代的醫療水平,一旦爆發大規模瘟疫是很難遏制的,只能將疫區隔離起來,等著疫區的人都死光了瘟疫才能徹底結束。
而在戰爭后大量的尸體暴露于荒野之中,腐敗的尸體會滋生大量的病菌,若是不及時打掃則會很容易引發大規模瘟疫。在13世紀蒙古人西征之時曾經在烏克蘭就用死尸來制造瘟疫,以此致使敵方喪失戰斗能力。
所以死人的尸體是一定要及時掩埋或者焚燒的,否則后果極為嚴重。要是再恰巧碰上大雨,大量的病菌就會隨著雨水滲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源,進一步加速瘟疫的擴散。這對于勝利者來說也是非常恐怖的,所以在戰爭結束后勝利的一方都會迅速的打掃戰場。
(蒙古大軍西征曾給西歐帶來了恐怖的黑死病)
當然這種體力活一般是交給戰俘去干的,畢竟搬運和掩埋尸體是一項非常勞神的體力活。
而在中國有些時候打掃戰場的事情也交給僧侶去干,因為僧侶普遍沒有什么威脅。比如在明末清初,清兵就是不殺僧侶的,在戰后則將掩埋尸體的工作交給這些佛門弟子去做。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戰爭中是一定要打掃戰場的。最為主要的原因是防止瘟疫的發生。一場大規模的戰役,戰死的人員都是以萬計;若是不打掃戰場,很容易出現瘟疫萬一傳染出去這仗就不用打了。
在電視劇也能看到戰爭一停止,雙方都會派出人員舉著白旗出來打掃戰場。這個時候是不能攻擊的,這是自古以來戰爭雙方默認的規則。
不經歷過戰爭的兵不是一支精兵。打掃戰場也不是人人都行的,不般都是派一半老兵一半新兵。全是新兵他們會崩潰,戰爭的壓力下再看到殘尸斷手腦袋,不是什么人都能受的了。
戰爭中活下來,能見慣了尸體的兵,已經算是精兵了。見慣了各種場面,死亡在身邊游走,還有什么可怕的?
另一個就是收集武器,不能讓武器流落在外,增加不必要的麻煩。
有能力打掃戰場的一般是對抗勝利方。
1.收集繳獲/敵棄物資
2.處理敵我傷患及尸體
3.處置防御性裝備裝置,拒馬地雷路障等,為推進做準備。
4.規整我方物資裝備
大概如此。

-
海上風電競配價僅為煤電基準價的一半
-
云南售電合伙人招募
2023-04-03云南售電 -
云南云電配售電有限公司2023年校園招聘公告
2023-04-03云電配售電
-
云南售電合伙人招募
2023-04-03云南售電 -
寧夏鼓勵數據中心參與電力交易 爭創數據中心綠電示范區
2023-03-30電力交易 -
年度重磅 | 我國電力發展與改革形勢分析(2023)
2023-03-20電力大變局,能源危機,綠電,儲能革命,年度,電力發展,改革形勢分析
-
海上風電競配價僅為煤電基準價的一半
-
蒙西2023年4月工商業電力客戶代理購電價格公布
2023-03-30代理購電價格 -
昆明商業售電公司 云南朔銘電力發電工程供應
2023-03-18昆明售電公司,售電公司對電網
-
云南云電配售電有限公司2023年校園招聘公告
2023-04-03云電配售電
-
解讀《廣東省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完善新型儲能電力市場體系和價格機制
2023-03-21電力市場體系 -
電改“跨省跨區域”為何尤其重要?
2022-02-07跨省跨區域 -
能源服務的線上線下
2021-12-20能源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