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大省河北遭遇"棄風"尷尬
河北省風電發展迅猛。2013年,全省新增風電并網容量68萬千瓦,累計并網容量775萬千瓦,同比增長近10%,并網容量在全國排在第二位。 喜中有憂的是,長期以來困擾產業發展的棄風限電問題依然存在。2013年全國
河北省風電發展迅猛。2013年,全省新增風電并網容量68萬千瓦,累計并網容量775萬千瓦,同比增長近10%,并網容量在全國排在第二位。
喜中有憂的是,長期以來困擾產業發展的“棄風限電”問題依然存在。2013年全國“棄風”電量162.31億千瓦時,其中河北排在首位,“棄風”電量28億千瓦時,棄風率16.59%,據估算,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約為14億元。“棄風”問題不僅嚴重影響了發電企業的經濟效益,挫傷風電投資的積極性,也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費。
送不出——高壓輸電線路建設迫在眉睫
3月22日,張北縣油簍溝鄉壩頭風電場,漫山遍野的銀色風車上,37米長的槳葉隨風起舞。
看著這些風車,中國水電顧問集團生產部主任李霸軍卻高興不起來。按說刮這樣的風正是賺錢的機會,但他這個裝機規模近20萬千瓦的風電場現在只能出四分之一的力。在電場控制室,電腦上的風電場功率控制系統清晰地顯示:當前負荷5.1萬千瓦。“20萬千瓦的機組,只運行5.1萬千瓦,75%的出力受限。”李霸軍說,今年以來,“棄風”電量已達4300萬千瓦時,棄風率達40%。
張家口市供電公司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傅云路說,“棄風”主要指由于某些原因不能讓風電上網,只能讓風機停止發電。類似壩頭風電場這樣的“棄風”情況在張家口很普遍。
送出通道建設難以滿足需要。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張家口風電的送出通道沽源和萬泉是內蒙古火電西電東送的通道,風電是借道,兩個通道加起來有300萬千瓦的送出能力,且線路的利用已是滿負荷甚至超負荷。3月17日,張家口“三站四線”輸電項目完成“三通一平”。工程計劃在2014年年底建成投用,將新增風電外送能力180萬千瓦。但業內人士透露,預計張家口2015年約有1250萬千瓦的電力需要外送。
“建設長距離送電通道,是解決‘棄風’的根本途徑。‘三站四線’工程遠不能滿足新增風電并網需求。”張家口市供電公司策劃部主任李國武說,必須大力推進遠距離、大容量、低損耗的特高壓建設,通過“風火打捆”外送方式,讓清潔能源在更大范圍內平衡和消納。
難消納——風電轉化熱能遇到政策瓶頸
發出的風電送不出去,在當地消納不行嗎?
截至2013年年底,冀北地區風電裝機容量已達660萬千瓦,僅張家口市就達490萬千瓦,但其自身的電力需求只有150萬-160萬千瓦。“張家口可‘吃’不下這么多電。”冀北電力公司發展部處長王信說,冀北地區的風電在整個京津唐地區也消納不了。
近日,河北省首個以富余風電進行供暖的風電清潔供暖項目落戶張北縣。項目擬采用“電鍋爐+蓄熱裝置”模式,以冬季“棄風”作為能源進行供暖,既能促進風電就地消納、緩解冬季“棄風”問題,又能緩解冬季供暖能源消耗壓力,集中供熱面積可達14萬平方米。
然而,風電轉化熱能遇到了政策瓶頸。“國家規定的清潔能源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得不到落實,既影響了清潔能源的正常推廣使用,又給風電企業經營造成了很大困難。”一位業內人士建議,盡快出臺風電等清潔能源就地消納財政補貼政策和配套扶持措施,并對國家81個新能源示范城市進行政策支持,率先推廣風電、光伏發電清潔供暖技術。
遇到政策瓶頸的還有風電儲能。張北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是可再生能源消納的一張名片。去年12月底,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一期工程全面竣工。“由于設備核心技術還未突破等因素限制,儲能的經濟性還比較低,無法實現規模化推廣。”業內人士表示,只有大幅度降低成本,儲能才可能實現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國家沒有相關政策,主要是沒有儲能電價。
理不順——傳統體制機制障礙亟待破除
許多風電企業抱怨,并網難造成“棄風”現象。而電網企業挺委屈,一位電網公司人士說,由于風電的波動性過大,給電網調峰構成巨大壓力,現有電網難以支撐。
對此,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一位專家坦言,風電并網面臨的根本障礙不是技術限制,而是不符合發展需要的電力體制和利益協調機制。平衡風電和火電的利益,也是風電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要加快風電發展需破除傳統體制機制的障礙和束縛。近日發布的《2013中國風電發展報告》指出,風電消納困難,表面上是風電自身間歇性、波動性的特點造成的,但深層次上,則是由于目前還沒有針對新能源的波動性作出電力體制和政策機制上的調整造成的。
“必須在機制上進行改革,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風電‘棄風’問題。”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主任賀德馨說,地方每年都會跟電網公司制定一個發電計劃,但現在只包括火電、水電,風電沒有包括在內。如果不把風電發電列入計劃,整個調度就不會優先考慮風電。華電福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可再生能源法》規定“電網要保障性收購可再生能源上網電量”,但一直沒有明確量化要求,國家和地方至今都沒有制定風電調度規范和監管辦法,風電保障性收購無制度和機制保證。
“現在,火電仍然按照計劃體制下達計劃電量,不足電量才由風電給予補償,顯然是不合理的。”業內人士指出,要積極推進電力體制改革,以確保風電優先上網和全額收購。一旦全額收購制出臺,“棄風”問題有望在兩三年內得到解決。
■相關
風電投資切忌“一哄而上”
2013年12月30日,國投張家口風電有限公司在上馬僅6年后,就以2.25億元掛牌轉讓。“‘棄風’導致虧損,轉讓實屬迫不得已。”有關人士透露,近年來,風電行業在經歷了高利潤、高速度的生長階段后進入寒冬期,洗牌隨之而來。
“棄風限電”現象的產生,除了體制機制束縛外,與一些風電企業和地方政府盲目上項目有關。在尚義大滿井風電場,一名負責人說,風電被戲稱為“瘋電”,一哄而起、不顧電網實際上項目,使風電核準、配套和送出日益艱難。
中國電監會此前發布的《重點區域風電消納監管報告》提到,河北地區目前已投產、核準和取得路條文件的風電裝機容量已達到1490萬千瓦,遠遠超過原規劃2015年達到1013萬千瓦裝機容量的目標,原有輸電規劃遠不能滿足風電發展需求。2008年,張家口風電最大出力受限6萬千瓦,約占當時投產裝機總量的9%。2013年,75個的風電場出力受限達裝機總量的三分之一。
專家表示,一邊是越來越嚴重的“棄風”現象,一邊是不斷上馬的新項目,缺乏規劃統籌將為“棄風”埋下新隱患。
喜中有憂的是,長期以來困擾產業發展的“棄風限電”問題依然存在。2013年全國“棄風”電量162.31億千瓦時,其中河北排在首位,“棄風”電量28億千瓦時,棄風率16.59%,據估算,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約為14億元。“棄風”問題不僅嚴重影響了發電企業的經濟效益,挫傷風電投資的積極性,也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費。
送不出——高壓輸電線路建設迫在眉睫
3月22日,張北縣油簍溝鄉壩頭風電場,漫山遍野的銀色風車上,37米長的槳葉隨風起舞。
看著這些風車,中國水電顧問集團生產部主任李霸軍卻高興不起來。按說刮這樣的風正是賺錢的機會,但他這個裝機規模近20萬千瓦的風電場現在只能出四分之一的力。在電場控制室,電腦上的風電場功率控制系統清晰地顯示:當前負荷5.1萬千瓦。“20萬千瓦的機組,只運行5.1萬千瓦,75%的出力受限。”李霸軍說,今年以來,“棄風”電量已達4300萬千瓦時,棄風率達40%。
張家口市供電公司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傅云路說,“棄風”主要指由于某些原因不能讓風電上網,只能讓風機停止發電。類似壩頭風電場這樣的“棄風”情況在張家口很普遍。
送出通道建設難以滿足需要。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張家口風電的送出通道沽源和萬泉是內蒙古火電西電東送的通道,風電是借道,兩個通道加起來有300萬千瓦的送出能力,且線路的利用已是滿負荷甚至超負荷。3月17日,張家口“三站四線”輸電項目完成“三通一平”。工程計劃在2014年年底建成投用,將新增風電外送能力180萬千瓦。但業內人士透露,預計張家口2015年約有1250萬千瓦的電力需要外送。
“建設長距離送電通道,是解決‘棄風’的根本途徑。‘三站四線’工程遠不能滿足新增風電并網需求。”張家口市供電公司策劃部主任李國武說,必須大力推進遠距離、大容量、低損耗的特高壓建設,通過“風火打捆”外送方式,讓清潔能源在更大范圍內平衡和消納。
難消納——風電轉化熱能遇到政策瓶頸
發出的風電送不出去,在當地消納不行嗎?
截至2013年年底,冀北地區風電裝機容量已達660萬千瓦,僅張家口市就達490萬千瓦,但其自身的電力需求只有150萬-160萬千瓦。“張家口可‘吃’不下這么多電。”冀北電力公司發展部處長王信說,冀北地區的風電在整個京津唐地區也消納不了。
近日,河北省首個以富余風電進行供暖的風電清潔供暖項目落戶張北縣。項目擬采用“電鍋爐+蓄熱裝置”模式,以冬季“棄風”作為能源進行供暖,既能促進風電就地消納、緩解冬季“棄風”問題,又能緩解冬季供暖能源消耗壓力,集中供熱面積可達14萬平方米。
然而,風電轉化熱能遇到了政策瓶頸。“國家規定的清潔能源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得不到落實,既影響了清潔能源的正常推廣使用,又給風電企業經營造成了很大困難。”一位業內人士建議,盡快出臺風電等清潔能源就地消納財政補貼政策和配套扶持措施,并對國家81個新能源示范城市進行政策支持,率先推廣風電、光伏發電清潔供暖技術。
遇到政策瓶頸的還有風電儲能。張北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是可再生能源消納的一張名片。去年12月底,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一期工程全面竣工。“由于設備核心技術還未突破等因素限制,儲能的經濟性還比較低,無法實現規模化推廣。”業內人士表示,只有大幅度降低成本,儲能才可能實現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國家沒有相關政策,主要是沒有儲能電價。
理不順——傳統體制機制障礙亟待破除
許多風電企業抱怨,并網難造成“棄風”現象。而電網企業挺委屈,一位電網公司人士說,由于風電的波動性過大,給電網調峰構成巨大壓力,現有電網難以支撐。
對此,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一位專家坦言,風電并網面臨的根本障礙不是技術限制,而是不符合發展需要的電力體制和利益協調機制。平衡風電和火電的利益,也是風電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要加快風電發展需破除傳統體制機制的障礙和束縛。近日發布的《2013中國風電發展報告》指出,風電消納困難,表面上是風電自身間歇性、波動性的特點造成的,但深層次上,則是由于目前還沒有針對新能源的波動性作出電力體制和政策機制上的調整造成的。
“必須在機制上進行改革,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風電‘棄風’問題。”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主任賀德馨說,地方每年都會跟電網公司制定一個發電計劃,但現在只包括火電、水電,風電沒有包括在內。如果不把風電發電列入計劃,整個調度就不會優先考慮風電。華電福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可再生能源法》規定“電網要保障性收購可再生能源上網電量”,但一直沒有明確量化要求,國家和地方至今都沒有制定風電調度規范和監管辦法,風電保障性收購無制度和機制保證。
“現在,火電仍然按照計劃體制下達計劃電量,不足電量才由風電給予補償,顯然是不合理的。”業內人士指出,要積極推進電力體制改革,以確保風電優先上網和全額收購。一旦全額收購制出臺,“棄風”問題有望在兩三年內得到解決。
■相關
風電投資切忌“一哄而上”
2013年12月30日,國投張家口風電有限公司在上馬僅6年后,就以2.25億元掛牌轉讓。“‘棄風’導致虧損,轉讓實屬迫不得已。”有關人士透露,近年來,風電行業在經歷了高利潤、高速度的生長階段后進入寒冬期,洗牌隨之而來。
“棄風限電”現象的產生,除了體制機制束縛外,與一些風電企業和地方政府盲目上項目有關。在尚義大滿井風電場,一名負責人說,風電被戲稱為“瘋電”,一哄而起、不顧電網實際上項目,使風電核準、配套和送出日益艱難。
中國電監會此前發布的《重點區域風電消納監管報告》提到,河北地區目前已投產、核準和取得路條文件的風電裝機容量已達到1490萬千瓦,遠遠超過原規劃2015年達到1013萬千瓦裝機容量的目標,原有輸電規劃遠不能滿足風電發展需求。2008年,張家口風電最大出力受限6萬千瓦,約占當時投產裝機總量的9%。2013年,75個的風電場出力受限達裝機總量的三分之一。
專家表示,一邊是越來越嚴重的“棄風”現象,一邊是不斷上馬的新項目,缺乏規劃統籌將為“棄風”埋下新隱患。

責任編輯:張星光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重新審視“雙循環”下的光伏行業
2020-11-02光伏行業,光伏技術,光伏出口 -
能源轉型進程中火電企業的下一程
2020-11-02五大發電,火電,煤電 -
國內最高額定水頭抽蓄電站2#引水上斜井滑模混凝土施工順利完成
2020-10-30抽水蓄能電站,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水力發電
-
能源轉型進程中火電企業的下一程
2020-11-02五大發電,火電,煤電 -
資本市場:深度研究火電行業價值
2020-07-09火電,火電公司,電力行業 -
國家能源局印發2020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從嚴控制、按需推動煤電項目建設
2020-06-29煤電,能源轉型,國家能源局
-
高塔技術助力分散式風電平價上網
2020-10-15分散式風電,風電塔筒,北京國際風能大會 -
創造12項世界第一!世界首個柔性直流電網工程組網成功
2020-06-29?清潔能源,多能互補,風電 -
桂山風電項目部組織集體默哀儀式
2020-04-08桂山風電項目部組織
-
國內最高額定水頭抽蓄電站2#引水上斜井滑模混凝土施工順利完成
2020-10-30抽水蓄能電站,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水力發電 -
今后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區內不再審批和新建小水電站
2020-06-29小水電,水電站,水電 -
3.2GW!能源局同意確定河北新增三個抽水蓄能電站選點規劃
2020-06-29抽水蓄能,抽水蓄能電站,國家能源局
-
重新審視“雙循環”下的光伏行業
2020-11-02光伏行業,光伏技術,光伏出口 -
官司纏身、高層動蕩、工廠停產 “保殼之王”天龍光電將被ST
2020-09-11天龍光電,光伏設備,光伏企業現狀 -
央視財經熱評丨光伏發電的平價時代到了嗎?
2020-08-24儲能,光伏儲能,平價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