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需求響應應用前景及應用現狀分析
智能電網作為未來電網發展的方向,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雙向通信網絡的基礎上,通過先進的傳感和測量技術、先進的設備技術、先進的控制方法以及先進的決策支持系統技術的應用。需求響應作為其中的重要技術之一,成為許多學者研究的方向。
需求響應簡介
需求響應(Demand Response,簡稱DR),是指當電力批發市場價格升高或系統可靠性受威脅時,電力用戶接收到供電方發出的誘導性減少負荷的直接補償通知或者電力價格上升信號后,改變其固有的習慣用電模式,達到減少或者推移某時段的用電負荷而響應電力供應,從而保障電網穩定,并抑制電價上升的短期行為。
需求響應主要分為兩大類,即價格型需求響應(Price-based Demand Response, PDR)以及激勵型需求響應(Incentive-based Demand Response, IDR) 。PDR 是指用戶收到的價格信號后,包括分時電價(Time of Use Pricing, TOU)、實時電價(Real Time Pricing, RTP)和尖峰電價(Critical Peak Pricing, CPP)等,相應調整其用電需求,從而達到改變負荷曲線的目的;IDR 是指 DR 實施者根據電網供需狀況制定相應政策,用戶在系統需要或電力緊張時減少用電需求,并獲得直接補償或在其他時段獲得優惠電價的響應方式,其激勵策略包括直接負荷控制(Direct Load Control, DLC)、可中斷負荷(Interruptible Load, IL)、需求側競價(Demand Side Bidding, DSB)、緊急需求響應(Emergency Demand Response, EDR)、容量市場項目和輔助服務項目等。
目前,DR主要有以下方面的應用:
1.降低系統運行成本、提高系統運行效率,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借助其實現的負荷削減效用減緩發、輸電等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
2.緩解備用短缺、輸電阻塞等問題;
3.有助于降低電價波動,降低市場參與風險;
4.DR參與者能夠獲得一定的利益。
美國對智能電網的研究較早,DR 實施項目較為豐富,目前,其主要通過IDR實現負荷削減。但是隨著高級計量架構(Advanced etering Infrastructure, AMI)的發展,PDR 的響應性能將逐漸提升,到 2019 年,在 AMI 戰略的支持下,DR一共可實現相當于髙峰負荷 4%~20%的負荷削減。在歐洲,英國、法國以及西班牙等國都進行了 DR 項目且成果豐富。其中風電大國西班牙的風電增長被認為是DR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
新領域的應用前景
1.針對節能的自動需求側響應
日本2014年底實施自動需求響應實證試驗。使用ADR國際標準規格OpenADR2.0 ,在電力供應緊張時,自動向用戶發出節電要求信號(以下簡稱DR信號),家庭、企業等用電方自動接收DR信號,用能源管理系統(EMS)控制用電量,對DR結果自動進行報告。
2.電動汽車的自動需求側響應
通過自動需求響應終端設備對電價及電網需求進行分析,引導電動汽車(或蓄電池)進行充放電,借助遠程控制系統,實現電動汽車與電網的互動。
3.配合可再生能源的自動需求側響應
智能電網的發展,使得電網調度從過去單一的電源側發展為“源—荷”協調的調度模式,極大的豐富了電網的可調度資源,提高了電網調度的靈活性。通過DR 調度,能夠彌補電源側常規機組調度靈活性差、響應速度慢的不足。
我國還主要是需求側管理,市場化不強,用戶參與度很低,多側重于行政手段,有個說法叫有序用電,是我國的主要原則,特別在迎峰度夏期間。
目前,部分省市陸續進行了一些試點項目,如2002 年至 2004 年,江蘇通過需求側營理減少拉間限電 90%;2012年,江蘇省經信委通過整合各方資源,建成了我國首個政府主導的"電能管理服務公共平臺",逐步實現用電管理智能化。北京延慶新能源產業基地智能微電網建設工程項目于 2015 年 12 月29 日投入運行,標志著這個國家重點新能源微電網示范項目全面建成,并進入實用化運營階段。2017年,南方電網首個“互聯網+”智能小區也將在廣州開工建設,將實現互聯網、電視網、電話網、電網“四網合一”。 借助智能家居,用戶將能夠通過 APP 實現對家用電器的遠程控制,從而為參與 DR 奠定基礎。
總體上看,我國的智能電網需求響應仍處于起步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責任編輯:繼電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