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電網公司加強數據研究 讓數據創造價值
中國電力工業的價值貢獻可能正處于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關鍵節點上,而量變到質變這種變化的本質就是信息化與傳統電力生產經營的深度融合,其趨勢必然表現為電力信息數據的爆發性增長。海量的用電數據、社會狀態數
中國電力工業的價值貢獻可能正處于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關鍵節點上,而量變到質變這種變化的本質就是信息化與傳統電力生產經營的深度融合,其趨勢必然表現為電力信息數據的爆發性增長。海量的用電數據、社會狀態數據和客戶數據其實都蘊藏著巨大的商業價值,也是今后智能電網發展的非常重要的數據資源。
——南方電網公司副總經理肖鵬在2014年信息化工作會議上講話節選

11月12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在武漢組織召開2014年全國電力行業兩化融合推進會暨全國電力企業信息化大會。會議對2014年電力行業信息化優秀成果進行了表彰,南網 “數據資源管理平臺研究與建設”從全國電力企業申報的354項成果中脫穎而出,榮獲一等獎。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新能源調度運行數據平臺”,國電南瑞“統一數據保護與監控平臺”,華能瀾滄江“小灣電廠動態數據分析系統”等成果也分別榮獲二等獎,南方電網公司信息部副主任王志英出席大會,并為獲獎單位代表頒獎。會上,南方電網公司信息部就數據資源管理平臺研究與建設做專題報告,向與會代表介紹項目建設的背景及取得的成果,分享在數據資源管理方面的經驗。
啟動數據質量工程
信息化是促進企業高效生產、管理創新及體制創新的重要途徑,信息化的關鍵問題就是對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所謂的信息資源,歸根結底就是各類相關的“信息”——本質上就是數據,即有一定格式的、代表某些特殊意義的數據或數據集合。
準確的數據,不僅是一切管理、決策和客戶服務的基礎,更是企業生存、發展、生產運營、經營管理的重要資源,是戰略性資源和重要資產。南方電網公司副總經理肖鵬在2014年信息化工作會議上指出,掌控數據的能力是電網基礎產業、公用事業型企業的核心能力之一。
電網企業是一個擁有大數據資源的企業。目前,南網數據中心信息存的儲容量已超過40TB,遠遠高于美國國會圖書館的信息存儲量,在央企中名列前茅。而這些龐大的數據仍然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應用,企業在“信息化標準管理能力”、“業務系統的信息共享與集成能力”、“數據及應用的分析決策能力”等方面面臨嚴峻挑戰。
在數據管控體系方面,缺乏完善的組織、流程、管理辦法和支撐平臺;在數據共享方面,無完整、準確、一直的數據視圖,系統間數據共享程度差;在數據質量方面,沒有完善的數據質量管理體系,系統間數據定義千差萬別,給數據共享、系統集成帶來重重困難。同時,數據存在多點維護,版本多樣的現象,唯一性識別困難。而數據標準和數據規劃的落地執行也存在不足,各業務系統規劃、建設相對獨立,缺乏統一的數據規劃。
好在南網早就意識到數據之于企業的重要性,于2011年就提出數據管理平臺的建設,并于2012年初啟動了數據質量專項工程。經過兩年的努力,數據質量大幅提升,全網人員信息核心數據的完整性、準確性達到98%以上,售電量、售電費、固定資產原值等指標的準確性接近100%,為經營管理、綜合分析、戰略決策提供全面、真實、準確的數據支持。
打造數據管理平臺
數據是企業的首要財富。然而沒有管理的數據就像埋藏在地下的礦產,價值也無法體現。
在數據的管控體系方面,南網從管控領域和管控機制兩個方面構建數據資源管理體系,管控領域包括數據模型、數據標準、數據質量、數據安全、生命周期五個管理域,管控機制包括組織、制度、流程以及技術支撐平臺——數據資源管理平臺,通過五縱四橫的管理體系對數據資產進行有效管控。
企業數據管理體系的建設是系統化工程,涉及于眾多源系統的交互和大量協調工作,必須有數據管控平臺來有效支撐這些工作,保障數據管控的可行、高效。同時,平臺建設不等同于整個體系就建設好了,企業還需成立相應組織,制定相關流程、制度、規范,并將管控工作落到實處、通過平臺運轉起來。為此,南網決定建設完善全網統一的數據資源管理平臺,實現對公司重要數據的采集、存儲和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為公司智能決策分析和信息共享提供高質量的數據支持;實現自動化信息與管理要求的高度融合;確保公司核心數據和重要數據的正確性、一致性和完整性。
國內企業數據治理方面還處于初級階段,更別談系統數據治理體系。由于無經驗可循,增加了平臺的研發和實施難度。為了確保成功,避免重復勞動、甚至推倒重來,南網信息部基于ECIM標準,首次提出了統一電網信息模型。實現了營銷、生產、物資、人力資源等核心業務領域共89類主數據的統一管理。
南網數據資源管理平臺按照先功能、后數據、再應用、全面深化的實施路線分階段、有步驟地在全網部署。在功能架構上,包含了主數據管理、編碼管理、數據標準管理、數據質量管理以及平臺管理五個子系統;技術架構上,分數據存儲層、應用服務層、界面層以及接口層;基于SOA和MDA(模型驅動架構)理念的構建,使得平臺內部功能以及外部系統的集成具備了松耦合的特點。
目前,數據資源管理平臺已經在全網推廣應用。根據“6+1”信息工程推進進度,基于信息集成平臺,完成了網省兩級平臺與基建、物資系統的集成,滿足物資、基建系統主數據和編碼管理的需求,在信息集成平臺上共注冊22個服務接口,提供供務商、物資、物資合同、物資編碼等服務,初始化主數據約43萬條,完成主數據及編碼服務交易38萬多筆,實現了標準、模型、數據質量三位一體的聯動,實現了南網核心基礎數據的統一管理,從源頭上解決了多頭管理、多頭維護的問題。
挖掘數據價值
電力企業具有強大的客戶聚合、客戶需求細分、普遍服務交付的企業運營特點,擁有海量的客戶信息資源,如客戶基礎信息、用電量和消費能力、消費習慣、誠信度乃至行為方式等等。這些數據蘊藏著豐富的、巨大的商業價值,可以為客戶提供更高附加值的個性化的創新服務。
國外已經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利用電力大數據創造價值,甚至有些不是電網企業創造的,是外部公司利用電力數據創造的。在這方面,我們可能會發現很大的利潤區和增長點,這也是我們電網智能化發展的一個方向。在今年的信息化工作會議上肖鵬副總經理多次強調了數據挖掘地意義,“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公司的大數據資源,讓數據說話,讓數據創造價值,這里面確實有我們最核心的優勢。”
大數據的核心價值之一就是個性化的商業未來,而提供滿足居民個性化價值需求的服務可能是電網企業最具價值的目標之一。一旦電網企業真正關注到客戶信息海量的大數據,一個大規模生產、分享和應用數據的時代就會開啟,而云計算使得如此大量的、不規則的復雜數據的存儲、計算、分析、使用成為了可能。電力系統則完全有條件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遍及各領域的專業物聯網,并構筑起最大規模的云計算平臺。
有一種說法是電網智能化就是電網信息化,實質上就是在傳統電網架構的基礎上,加上互聯網和業務數據處理系統,就是相當于在傳統的電網上加一個智能的“大腦”。這個“大腦”其實就是數據集成平臺、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在電網建設中的具體應用。(葉雨田)

責任編輯:葉雨田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專訪國網董事長毛偉明:盡快形成能源互聯網的產業鏈
2020-10-10國家電網,毛偉明,5G -
人民日報刊載|國家電網董事長毛偉明:為做好“六穩”“六保”提供可靠電力支撐
2020-10-10國家電網,毛偉明,電氣裝備 -
南方供暖路徑初探——剛性需求下的順勢而為
2020-09-24清潔供暖,綜合能源服務,清潔供熱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專訪國網董事長毛偉明:盡快形成能源互聯網的產業鏈
2020-10-10國家電網,毛偉明,5G -
人民日報刊載|國家電網董事長毛偉明:為做好“六穩”“六保”提供可靠電力支撐
2020-10-10國家電網,毛偉明,電氣裝備 -
國家電網:光伏扶貧總關情
2020-08-14國家電網,電網企業,電網,能源電力
-
南方供暖路徑初探——剛性需求下的順勢而為
2020-09-24清潔供暖,綜合能源服務,清潔供熱 -
南方電網公司召開黨建工作領導小組會議 學習中央有關文件和會議精神 部署推進黨建重點工作
2020-06-28南方電網,能源,中央文件 -
云南電網大理供電局建設南網首個230MHz無線物聯專網
-
如何讓風電機組更聰明、更智能?
2020-06-28中國海裝,智能風機,智慧風電 -
蒙西電網:穩推電力現貨市場建設 助力電力多邊交易
2019-01-30蒙西電網 -
除了國網、南網 我們國家還有哪些地方獨立電網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