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智能化深度正在不斷增加 電力機器人正在覆蓋各個環節
人工智能來了,并將給幾乎所有行業帶來巨大改變,而電力行業也不例外。從變電站、輸電線路到電力巡檢等電網生產的各個環節,機器人的身影無處不在。在山東濟南,有一個全國最大的電力機器人研發和產業化基地,從
“人丁興旺”的電力機器人大家族
下一步,國家電網公司將探索融合變電站巡檢機器人、隧道巡檢機器人、附著式線路巡檢機器人、無人機巡檢系統、輸變電智能巡檢機器人數據智能分析中心的立體智能巡檢體系,科學推進電力機器人應用,引領世界范圍的電網運檢技術變革。
8月30日,記者來到了在魯能智能公司電力機器人生產基地的測試場地。只見4臺身高不足一米的白色機器人不停地轉動頭部,忽閃著兩只明亮的“大眼睛”,穩穩地行進在地面上,遇到障礙物便自動轉換方向靈巧地避開。
它們就是曾經榮獲“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產品設計金獎的的明星機器人——變電站智能巡檢機器人。魯能智能公司機器人生產部經理王濤告訴記者,這些智能巡檢機器人的感官系統非常敏銳:“別看它們的兩只眼睛長得差不多,功能卻大不同,一只感知可見光,一只感知紅外線,還能對周圍的聲音做出反應,對設備進行實時監測,及時發現變電站設備隱患。”
“他們在變電站里工作得非常賣力。”王濤說,已經投入使用的變電站巡檢機器人每天巡視三遍,每臺機器人每天要扭動腦袋700多次,有效減輕了變電站值班人員的工作強度。
事實上,正是這群擁有“千里眼”和“順風耳”的電力“大白”,在2014年4月15日發現500千伏嶗山變電站2號存在安全隱患并預警,挽回了直接經濟損失近百萬元。若事故發生,將形成大面積停電,間接損失可達數億。
“我們自主研發了二十余種電力機器人,覆蓋發、輸、變、配、用等電力行業各環節,天上飛的,地上跑的,線上走的應有盡有。”魯能智能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慕世友告訴記者,“不同電力機器人功能互補,形成‘集團化作戰’優勢,可以幫客戶更好地解決電網運行管理中的實際問題。”
慕世友所說的“天上飛的”是無人機巡線系統——智能巡線千里眼,它與電網員工和直升機協同開展復雜地理環境下的常規、狀態及特殊巡檢,對桿塔、絕緣子串、導線等輸電線路設備缺陷進行全自主、全方位檢測。“線上走的”架空輸電線路電力機器人則有特別多的“孿生兄弟”,有的裝上刀具可以清除線路覆冰,有的裝上攝像頭可以巡視線路,有的甚至可以跨越障礙執行任務。
如今,這個龐大的家族還在不斷地壯大發展。
記者了解到,下一步,國家電網公司將探索融合變電站巡檢機器人、隧道巡檢機器人、附著式線路巡檢機器人、無人機巡檢系統、輸變電智能巡檢機器人數據智能分析中心的立體智能巡檢體系,科學推進電力機器人應用,引領世界范圍的電網運檢技術變革。
電力智能化深度正在不斷增加
在國家電網公司電力機器人技術重點實驗室里,一個身穿黃色外衣,身形健碩的機器人靈巧地揮動著臂膀,輕松清除掉了模擬線路上的一個塑料袋。魯能智能公司研發中心技術總監戚暉告訴記者,這只超級“大黃蜂”就是“電力機器人家族”中遠近聞名的配電網帶電作業機器人。
“以往檢修人員帶電作業,要爬到高高的電線桿上直接接觸電網帶電部分,電流穿過人體會有生命危險。這種帶電作業機器人完全可以代替人類,長期‘駐守’在電線上,通過機器人自帶的高清監控和紅外探測儀器,檢修人員只要坐在電腦前,便可以在辦公室實現線路巡查和維修調度工作。”他說。
那么,“大黃蜂”為什么能做到像人一樣身手靈活?戚暉告訴記者,國家電網公司核心技術自主研發和成果轉化,讓機器人更加“聰明”,懂得更加高效、靈活地使用機器人專用工具來檢測電網設備。
但在1999年研發初期,這種機器人并沒有如此聰明的“大腦”。“以前的帶電作業機器人在進行線上作業的時候,通常是把絕緣導線剝皮之后就走不動了,還老是晃動,這些技術難點不攻克,機器人作業水平就上不去。”回憶起當年研發帶電作業機器人的情景,戚暉依舊歷歷在目,“后來,我們從手工剝皮器的原理中得到了靈感,研發了機器人自動剝皮器,一口氣剝開了一百多米長的電纜線。”
在解決了一個個技術難題后,2010年,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可通過主從式控制實現10千伏配電網高壓帶電作業的機器人誕生了。機器人很快在山西長治、貴州凱里先后投入使用,突破了日本對這一技術長期以來的封鎖。
像這樣的技術突破,在電力機器人研發過程中比比皆是。“比如變電站巡檢機器人的研發,就仿真了蟻群算法、模擬退火算法、貪心算法,對大量路徑矩陣數據進行模擬分析,最終得出一個路徑規劃算法策略集。”戚暉告訴記者,這個算法策略集可以讓兩臺機器人完美地擦肩而過,準確定位每一個待測設備,也是它們在路障前能夠優雅地轉身而去的主要原因。
記者了解到,國家電網公司已獲得專利授權700余項,發明授權300余項,榮獲國家級獎勵7項,已獲批國家標準編制計劃24項,頒布行業標準4項。2016年,在國際大電網組織(CIGRE)牽頭成立了B3.47“機器人在變電站中的應用工作組”,率先開展電力機器人國際標準制定工作,在標準制定方面走在了國際前列。
責任編輯:lixin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