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佳:論電力發展形勢與智能電網重心
是我國未來的一個電力流向圖,可以看到我國由于這個資源和負荷的分布情況,就是制約我國的電力流肯定要保持西電東送,北電南送的輸電格局,包括了國外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和西南地區大型水電的開發,三北的千萬風電基地的開發和華北、西北大型煤電基地的開發和外送的因素,初步分析2015年我國的跨區域遠距離輸送超過2億千瓦,2020年超過4億千瓦,這個是我們未來一個電力流向。
通過上述的電力發展面臨的這些新的形勢和要求,電源結構的調整情況和未來電力的流向,為支撐新能源和分布式電源的大規模并網發電,極大范圍部署和相應,實現電網的更大范圍的跨地區,遠距離豎立安全穩定,經濟高效運行,電網的發展對電網的運行和控制,電網維護和管理電力交易和電網營銷信息基礎設施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對電網的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這一部分是將一下我國建設智能電網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想跟大家介紹一下智能電網的發展戰略。
分以下四個方面,第一個是智能電網的核心價值,第二個是發展目標,第三個是技術路線,第四個是效益分析。
我國發展智能電網的核心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分別是支持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的大規模接入,容許各種不同類型分布式電源和儲能設備的接入,實現用戶積極參與,滿足用戶差異化需求,優化電網資產應用,使運行更加高效,具有自適應和自運能力,這個是我國智能電網核心價值。
發展目標是以下五個發展目標。
第一個目標是提供有效的調整和控制手段,實現新能源與傳統能源的優化協調運行,實行新能源的接受和退出,支持大規模新能源和分布式能源的運行。第二個目標全面提高電網的自適應能力,提高電網的輸送能力。第三個目標是優化電網結構,全范圍開展智能化運行和管理。
第四個目標提供靈活高效的互動交易平臺,支持多種模式的需求側響應和電力交易,滿足用戶多樣化的用電需求。第五個發展目標是全面優化電網資產的建設,運行管理效率,大幅度提高資產利用率。這是我國智能電網發展的一個目標。
技術路線,科學發展智能電網、加強通信網絡建設、技術標準和框架是建設智能電網的制度保障,設備材料技術不斷創新,積極研究儲能技術保證清潔能源的接入,建設先進、安全、可靠的智能調度體系,提高智能裝備技術水平,開展智能變電站的建設,加強配電網結構和自動化和信息化建設,加強供需發展,加強互動發展,智能用電,客觀公正的績效評價,保證智能電網的健康發展
智能電網的建設效益主要體現在三個大的方面,分別是節能環保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節能環保效益主要體現在可再生清潔能源大規模的利用和開發,一定程度替代了傳統的化石能源的消耗,促進低耗能機組利用,降低單位供電煤耗,提高用典效率減少能源的浪費,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社會效益主要體現在技術全面升級,聯動多產業的共同發展,給終端用戶提供優質的便利和輔助服務。經濟效益主要表現在電網自適應和自愈能力功能的實現,減少了不必要的停電損失,需求側相應和互動用戶的實現,降低系統的分布差,降低電力消費成本。
分布式發電系統微電網和儲能裝置的工控應用實現就近地區供電,電網資產的運行優化管理,降低了電網運作成本。
介紹十二五指能電網發展規劃三個方面介紹,分別是智能電網的發展思路,發展的基本原則和發展的重點。
發展思路是我國智能電網的發展僅僅把握當前的能源,信息技術變革和經濟結構調整帶來的重要基于,以自主創新為動力,以促進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為依托,以社會用戶服務需求為導向,以滿足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先進信息通訊和控制技術為手段,構架安全可靠經濟高效,清潔環保透明開放,兼容互動的現代化電網。突出重點,加強協調,推進相關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加快自主知識產權的標準制訂與推廣,強占智能電網技術制高點和發展先機,這個是我們十二五的一個發展思路。
發展的基本原則,第一遵守智能電網發展規則,跟蹤國際發展趨勢,電力系統發展有一些規律,智能電網的發展也必須遵循規律,在以滿足電網安全經濟運行為基礎,構建能夠具有強大清潔能源接納能力的智能電網體系。
第二個是要堅持符合國情因地制宜的原則。我國發

責任編輯:廖生玨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