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聯網建設需要依靠科學實干
曾記否,何時首聞互聯網?到如今,電子郵件、搜索引擎、智能手機不離手。互聯網已經如影隨形之時,另一張網已悄然張開,那就是能源互聯網。
美國經濟學家杰里米˙里夫金是能源互聯網提出和倡導者。在他的定義中,能源互聯網將是一個龐大的網絡,可以有效地為任何地方的任何人提供電力,數字時代將使能源系統分散化、高效且可靠地傳遞。
19世紀,蒸汽機推動世界前進;20世紀,電力和電話縮短了溝通距離;21世紀,人們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加速跑。“網絡的點對點分布和通信的協作分布使得新型能源系統成為理想的能源供應模式,這個系統的核心就是可再生能源。”里夫金斷言。
如果說,建能源互聯網是一場馬拉松,時下,發令槍已打響,政策已定調:今年1月,國家能源局公布首批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共23個項目;3月,國家能源局首批“互聯網+智慧能源”(能源互聯網)示范項目評選結果完成公示,示范項目共計56個。
發令槍一向,群雄并起,面對萬億級市場的規模、種類繁多的發展機會,各路資本早已按捺不住,沖出人群想領跑。無論是做風電的、光伏的、儲能的、新能源汽車的、售電的、搞碳交易的,抑或做傳統油氣煤炭的、建搜索引擎的、開網站的、賣家電的、做資本運營的,都想觸碰能源互聯這張網。
機會大家都看到了,基于能源互聯網的新型能源服務系統將催生出多種模式創新和市場空間,正如10年前郵政快遞服務的開放,才有了快遞業和電子商務的繁榮。
能源互聯網也擺出了“有容乃大”的架勢,然而,能源互聯網建設不是投資風口能吹起來的,也不是打打政策“強心劑”就成的。需要的要是依靠科學實干,要在能源生產、傳輸、存儲、利用、交易全鏈條中充分融入智慧化元素,要讓我國整個能源系統實現“乾坤大挪移”,由“深黑”變“深綠”,而不是染綠或者鑲綠邊。
不論是冠以多能互補集成優化還是“互聯網+智慧能源”,抑或其他名稱,建設能源互聯網都要真抓實干,不要圈地套利。我們必須堅持國際標準、立足中國實際、高點定位來羅織能源互聯這張網。
能源互聯網的實現非一日之功,我國能源行業既有補課的任務,又有快速超車的潛力,戰線很長,能源人不光要擼起袖子加油干,還要一茬接著一茬地干,用實干來踐行中國能源革命的歷史使命,才是大義。
期待一批實實在在的項目拔地而起,真正實現信息與能源領域的互聯,實現人類自由用能的美好夢想。

責任編輯:電改觀察員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