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消費全面回暖 產能調控有序推進
國家能源局10月31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今年前三季度能源形勢和可再生能源發展情況,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副司長李福龍表示,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穩中向好,能源消費繼續保持回暖態勢,主要指標好于去年同
國家能源局10月31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今年前三季度能源形勢和可再生能源發展情況,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副司長李福龍表示,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穩中向好,能源消費繼續保持回暖態勢,主要指標好于去年同期,也好于年初預期。
主要用電行業需求回暖
數據顯示,全國能源消費增速從2015年的1%、2016年的1.4%,提高到今年前三季度的2.8%;相應的用電增速從0.5%、5%,提高到6.9%。煤炭消費結束了持續3年的負增長,前三季度天然氣增長約15.7%,4年來首次實現兩位數增長。這表明我國能源消費實現了全面回暖。
“今年以來,用電增速大幅回升,主要用電行業需求回暖,電能替代加快推進。受高溫天氣等因素影響,今年夏季全國用電負荷屢創歷史新高。”李福龍說,前三季度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6.9%,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2.4個百分點。
從用電結構看,前三季度,第二產業占全社會用電量的69.6%,已連續6年下降。四大高耗能行業用電比重連續7年下降,累計下降3.9個百分點。“充分反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力有效,傳統耗能行業加快市場出清,好的趨勢更明顯,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李福龍說。
同時,發展動力在增強,新動能發揮了積極作用。從用電數據看,第三產業用電增速連續3年保持在7.5%以上,對用電增長的拉動作用2015年為0.9個百分點,2016年和今年前三季度均為1.4個百分點,已經成為用電增長的穩定器。
可再生能源成新增電力主力
前三季度,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持續擴大。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各類可再生能源發電新增裝機6300萬千瓦,其中,光伏發電4300萬千瓦、風電970萬千瓦、水電820萬千瓦。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約占全部電力新增裝機的67%左右,與今年上半年基本持平。“目前可再生能源已成為我國新增電力的主力,清潔能源替代作用日益凸顯。”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李創軍說。
規模擴大的同時,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不斷提高。前三季度,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1.17萬億千瓦時,約占規模以上全部發電量的25%,其中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能發電量同比分別增長0.3%、26%、70%和25%;棄風、棄光率分別為12%和5.6%,同比分別下降了6.7個和3.8個百分點。
可再生能源發展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李創軍表示,新能源開發正在從資源集中地區向負荷集中地區推進,前三季度新增風電裝機中約一半位于中東部和南方地區;新能源集中與分散發展并舉的格局正逐漸形成,新增光伏發電裝機中分布式光伏發電超過三分之一。
今年我國光伏裝機增長很快,目前已經超過1億千瓦,業內有聲音認為,在今年年底的時候會達到“十三五”規劃的目標。對此,李創軍回應說,《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的目標是,“到2020年底,太陽能發電裝機達到1.1億千瓦以上,其中,光伏發電裝機達到1.05億千瓦以上”。1.05億千瓦只是發展的下限目標,“十三五”未來幾年的光伏發電發展仍有空間。
“之所以提出這個目標,是因為在制定規劃時,全社會用電量增速比較低,光伏發電成本也比較高。現在形勢發生了較大變化,包括電力需求增長加快、光伏發電的成本快速下降、分布式光伏發電發展加快等,從這幾個因素來看,‘十三五’時期,光伏發電應用規模擴大有一定的必然性。”李創軍說。
煤電建設速度明顯放緩
近年來,受經濟增速放緩、電力供需形勢變化等因素影響,我國煤電發展形勢不容樂觀。2016年煤電利用小時僅4250小時,規劃及在建規模依然較大。預計“十三五”末全國電力供應總體寬松,存在煤電產能過剩風險。根據年初發布的2020年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全國大部分省份的風險預警等級為紅色、橙色。
“今年以來,我們將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作為工作重點,截至目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已取得階段性成效。”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副巡視員郭偉說。據統計,前三季度,全國已淘汰關停落后煤電機組約240萬千瓦,停緩建煤電產能已經完成5000萬千瓦以上的目標任務。截至9月底,已累計完成煤電超低排放改造約5.8億千瓦,提前兩年多完成2020年改造目標。
“總體來看,目前各項工作推進穩妥有序,有一些甚至比預期的要好,今年前三季度煤電利用小時數約3300小時,煤電新投產裝機同比減少,利用小時數和發電量同比增加,調控成效正在逐步顯現。”李創軍說。
主要用電行業需求回暖
數據顯示,全國能源消費增速從2015年的1%、2016年的1.4%,提高到今年前三季度的2.8%;相應的用電增速從0.5%、5%,提高到6.9%。煤炭消費結束了持續3年的負增長,前三季度天然氣增長約15.7%,4年來首次實現兩位數增長。這表明我國能源消費實現了全面回暖。
“今年以來,用電增速大幅回升,主要用電行業需求回暖,電能替代加快推進。受高溫天氣等因素影響,今年夏季全國用電負荷屢創歷史新高。”李福龍說,前三季度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6.9%,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2.4個百分點。
從用電結構看,前三季度,第二產業占全社會用電量的69.6%,已連續6年下降。四大高耗能行業用電比重連續7年下降,累計下降3.9個百分點。“充分反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力有效,傳統耗能行業加快市場出清,好的趨勢更明顯,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李福龍說。
同時,發展動力在增強,新動能發揮了積極作用。從用電數據看,第三產業用電增速連續3年保持在7.5%以上,對用電增長的拉動作用2015年為0.9個百分點,2016年和今年前三季度均為1.4個百分點,已經成為用電增長的穩定器。
可再生能源成新增電力主力
前三季度,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持續擴大。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各類可再生能源發電新增裝機6300萬千瓦,其中,光伏發電4300萬千瓦、風電970萬千瓦、水電820萬千瓦。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約占全部電力新增裝機的67%左右,與今年上半年基本持平。“目前可再生能源已成為我國新增電力的主力,清潔能源替代作用日益凸顯。”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李創軍說。
規模擴大的同時,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不斷提高。前三季度,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1.17萬億千瓦時,約占規模以上全部發電量的25%,其中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能發電量同比分別增長0.3%、26%、70%和25%;棄風、棄光率分別為12%和5.6%,同比分別下降了6.7個和3.8個百分點。
可再生能源發展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李創軍表示,新能源開發正在從資源集中地區向負荷集中地區推進,前三季度新增風電裝機中約一半位于中東部和南方地區;新能源集中與分散發展并舉的格局正逐漸形成,新增光伏發電裝機中分布式光伏發電超過三分之一。
今年我國光伏裝機增長很快,目前已經超過1億千瓦,業內有聲音認為,在今年年底的時候會達到“十三五”規劃的目標。對此,李創軍回應說,《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的目標是,“到2020年底,太陽能發電裝機達到1.1億千瓦以上,其中,光伏發電裝機達到1.05億千瓦以上”。1.05億千瓦只是發展的下限目標,“十三五”未來幾年的光伏發電發展仍有空間。
“之所以提出這個目標,是因為在制定規劃時,全社會用電量增速比較低,光伏發電成本也比較高。現在形勢發生了較大變化,包括電力需求增長加快、光伏發電的成本快速下降、分布式光伏發電發展加快等,從這幾個因素來看,‘十三五’時期,光伏發電應用規模擴大有一定的必然性。”李創軍說。
煤電建設速度明顯放緩
近年來,受經濟增速放緩、電力供需形勢變化等因素影響,我國煤電發展形勢不容樂觀。2016年煤電利用小時僅4250小時,規劃及在建規模依然較大。預計“十三五”末全國電力供應總體寬松,存在煤電產能過剩風險。根據年初發布的2020年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全國大部分省份的風險預警等級為紅色、橙色。
“今年以來,我們將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作為工作重點,截至目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已取得階段性成效。”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副巡視員郭偉說。據統計,前三季度,全國已淘汰關停落后煤電機組約240萬千瓦,停緩建煤電產能已經完成5000萬千瓦以上的目標任務。截至9月底,已累計完成煤電超低排放改造約5.8億千瓦,提前兩年多完成2020年改造目標。
“總體來看,目前各項工作推進穩妥有序,有一些甚至比預期的要好,今年前三季度煤電利用小時數約3300小時,煤電新投產裝機同比減少,利用小時數和發電量同比增加,調控成效正在逐步顯現。”李創軍說。
責任編輯:電改觀察員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