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電動汽車,電網企業在研究這3種商業模式
以成本控制為導向的傳統經營模式快充+商品服務消費的實體產業經營模式充電+信息增值服務的大數據經營模式以往的充電服務商業模式投入成本過高、回收期長、盈利模式單一,在盈利能力、資源整合、可持續發展等方面
“以成本控制為導向”的傳統經營模式
“快充+商品服務消費”的實體產業經營模式
“充電+信息增值服務”的大數據經營模式

以往的充電服務商業模式投入成本過高、回收期長、盈利模式單一,在盈利能力、資源整合、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存在瓶頸。
對于電網企業而言,研究探索特大型網絡性企業如何利用現有優勢資源,抓住市場發展機遇,制定充分發揮電網優勢、符合發展需求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具有重要意義。
1
class
“以成本控制為導向”的傳統經營模式
該模式盈利方式較為單一,主要依賴充電服務費作為收入來源,通過壓降購電成本與運營成本獲得效益。其優勢在于經營模式較為穩定,可激勵企業持續提升運營管理能力;挑戰在于對企業的成本控制與議價能力要求較高。
該模式廣泛存在于電動汽車充電設施運營初期階段,目前在實施細節上已有所突破。
第一,在成本控制上,為降低人工成本,一些國外先進企業通過信息監控手段推進充電站該模式盈利方式較為單一,主要依賴充電服務費作為收入來源,通過壓降購電成本與運營成本獲得效益。
第二,在提高議價能力上,充電設施運營商重視與上下游企業保持良好合作關系,進一步控制購電、土地、設備等方面成本,提升盈利空間。
2
class
“快充+商品服務消費”的實體產業經營模式
利用電動汽車快充服務的時間窗口,將客戶引入周邊的商品零售與服務消費行業,帶動相關產業獲利。相較于“充電+電動汽車”、“充電+汽車租賃”模式,“快充+商品服務消費”模式市場潛力更大,更有利于形成新的消費業態。
該模式優勢在于可形成充電服務產業鏈,發揮消費杠桿效應。從目前國內外實踐經驗來看,快充一般需要2小時左右,能夠為商品消費、服務消費預留充分的時間。有研究表明,1元的充電消費額平均能夠帶來3至10元商品與服務消費額。
目前,在德國、丹麥等國家,已形成較為完整的充電服務產業鏈,建立配套的購物中心、健身、美容等產品與服務產業,提高用戶對充電服務的粘性,并帶動相關產業鏈發展。該模式挑戰在于對快充站選址的地理位置依賴較強,需要在周邊具備集聚商品零售與服務消費產業的潛力。
3
class
“充電+信息增值服務”的大數據經營模式
該模式主要基于充電設施掌握的海量信息數據,為上下游企業及其他相關行業提供信息咨詢、廣告營銷等增值性服務,利用大數據優勢獲取收益。該模式由于附加值高,且具有平臺功能,已得到互聯網企業的關注與參與。例如,阿里公司已投入資金建設充電服務云計算平臺。其優勢在于對市場的影響力與控制力較強。
充電設施運營商不僅可與電動汽車廠商、充電設備供應商、電網企業等傳統垂直領域企業進行合作,還可將充電設施服務作為信息入口,開展相應的廣告、保險、汽車維護、售車、金融服務等。
按照2020年500萬電動汽車保有量進行測算,增值服務利潤空間將在200億元以上。該模式的挑戰在于目前尚未具有成熟的經驗可借鑒,且實施企業需要具有足夠大的市場份額與用戶數據,及較強的數據分析能力。
除了建立明確的經營模式
使企業的優勢得以發揮,
還需要符合市場發展趨勢的投資與營銷策略。
以合作共贏增強競爭實力
由于充電設施業務投資成本高,經營風險與難度較大,一些企業重視通過合作建立利益共同體,以收入分成方式增強盈利能力與抗風險能力。目前成熟的合作方式多樣,包括與產業資本合資(如北汽與特銳德成立合資公司)、向金融資本融資(“電樁”公司獲得樂視等風投融資)、與土地開發商利潤分成(如萬邦的眾籌模式)等。
例如,國內2014年底成立的萬邦新能源,實現了充電設施重資產模式向輕資產模式的轉變,通過充電樁免費建設、眾籌獲取土地等方式,有效降低了征地成本,將收取的0.5元/千瓦時服務費與土地業主方按一定比例分成,迅速在全國完成5000多個充電樁的布局。“電樁”公司與汽車金融、融資租賃公司等金融機構合作,啟動電動汽車金融計劃,提供多款金融產品,為源頭購車提供便利;同時,與整車廠商開展合作,構建了國內首家電動汽車電商平臺,共同培育潛在的電動汽車用戶。
據估算,到2020年,充電設施直接市場規模接近1000億元。充分利用社會資本并與產業資本合作可成為未來電網企業發展充電設施業務的重要途徑。
依靠“免費”策略搶占市場份額
在市場競爭初期,充電設施運營商對市場中優質客戶資源與合作伙伴資源爭奪較為激勵,普遍實施了以“免費”為代表的營銷策略。
目前國內外常見的“免費”策略包括:“充電樁安裝免費”“充電免費”“停車免費”“電動汽車免費租用”等方式,對吸引用戶、合作方加入生態系統效果明顯。例如,特斯拉公司的大部分充電站為車主免費充電,或僅收取少量停車費。美國ChargePoint將絕大部分充電樁免費提供給合作商戶,通過后期利潤分成回收投資,目前已擁有70%的美國公共充電設施市場。
電網企業可借鑒上述思路,開發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營銷策略,加大市場促銷投入,可考慮與合作伙伴(如汽車企業、設備供應商)共同負擔相應“免費”策略的成本,擴大市場份額。
以“實時在線響應”提升客戶體驗
無論采用何種商業模式,都需要提升用戶體驗,滿足用戶需求。對用戶需求的“實時在線響應”是其中的關鍵內容,包括與客戶間的實時在線互動,滿足個性化需求、優化配置資源等。
例如,美國Chargepoint公司與國內“電樁”公司以移動終端APP開發為基礎,以軟件應用內容為核心提供實現在線的增值服務。用戶可以實時獲得充電時間、充電電量、減排效果,以及充電意外中斷、充電預約提醒、故障報警等信息。通過“線上APP+充電網絡+線下充電設備”的O2O閉環將人、車、充電樁串聯起來。
各國新能源汽車推廣計劃(能力君整理)
國家
新能源汽車推廣計劃
中國
2020年累計產銷量達到500萬輛。
美國
2015年插電式電動汽車保有量達到100萬輛(未實現)。
韓國
2020年保有量超過100萬輛。
德國
2020年上路的電動及混合動力汽車達100萬輛,至2030年至少達到600萬輛
日本
到2020年,“新一代汽車”占新車銷量比例達50%,總保有量達到1350萬輛;到2030年,“新一代汽車”占新車銷量比例達到70%。
法國
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總產量達到200萬輛。
荷蘭
到2025年有100萬輛電動汽車上路。

責任編輯:大云網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