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記者會上的6個尖銳問題
3月20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會見了中外記者并回答了記者提出的問題。
在長達兩個小時的記者見面會上,李克強就各界所關心的中美貿易摩擦、中國未來開放空間、民營企業產權保護、中俄經貿關系、粵港澳灣區等熱點問題——做出了回應。
中美打貿易戰對誰都沒好處
在各界關心的中美貿易戰問題上,李克強表示,“最近段時間關于中美要打貿易戰的聲音比較多,但是我認為中美打貿易戰對雙方都沒有好處,沒有贏家。而且如果用“打仗”這個詞來形容貿易的話,也有悖于貿易的原則。貿易總是要通過協商、談判、對話來解決爭端。我希望雙方保持理性,不要感情用事,避免打貿易戰。”
與此同時,李克強還指出,去年中美貿易的規模已經達到了5800億美元,能走到這一步是靠市場,是按照商業規則來推進的,否則的話也不可能有這么大的總量。當然,我們不愿意看見有比較大的貿易赤字,不僅是對美國,我們希望貿易總體平衡,否則的話難以持續。
中國繼續推進擴大開放的具體措施,體現在服務業、制造業、商品等領域。其實美方企業是可以抓住機遇的,但同時我們也希望美方能夠放寬對華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我們會嚴格保護知識產權。希望美方不要丟了這個平衡中美貿易的重器,否則就是丟了賺錢的機會。
新時代會擴大開放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來自彭博社記者向李克強提問,中國在新時代奉行的改革開放模式跟原來40年有何不同?
李克強認為,“新的變化意味著進一步擴大開放,我們在開放方面還有較大的空間和潛力。比如貨物貿易,我們進口商品的稅率水平在世界是處于中等水平,但是我們愿意以更開放的姿態繼續進一步降低進口商品的總體稅率水平。
與此同時,還會全面放開制造業,在這方面不允許強制轉讓技術,中國將保護知識產權。
他表示,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制度也會進一步調整縮減。
今年及今后幾年會逐步放寬準入。而且我們還要加快推進涉及外商投資的三個法律合并成一個基礎性法律,以實現準入前國民待遇的承諾。
李克強指出,中國的努力方向還是要使13億人的市場成為中外企業、各類所有制企業都可以公平競爭的市場,給中國消費者以更多的選擇,促使中國產品和服務升級,向高質量的方向發展。開放是雙向的、是相互的,就好像雙人劃船,光靠單人使力,這個船只能原地打轉。只有兩人同向用力才能繼續前進。
保護產權,尊重契約,政貴有恒
在回答民營企業產權保護問題時,李克強表示,保護產權就是保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石,是保護生產力,我們對各類合法產權的保護一直是放在心頭,而且逢難必解。
他同時表示,保護產權必須要尊重合同,弘揚契約精神,不能把合同當做廢紙。的確,有些地方政府的某些行為不好,新官不理舊賬,換了一個官,過去的合同就不算了,政貴有恒,你不能把合同當廢紙,對此我們是堅決制止的,而且要予以處罰。
中國永遠不會搞擴
張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在向總理提問時表示,目前外界對于中國的崛起和戰略擴張感到擔憂,有批評指出,中國越來越多地使用資本和中國市場的吸引力作為政治工具,影響他國的外交政策,甚至進行某種政治滲透。李克強對此做出了回應。
李克強表示,我們和其他國家的合作都是按照市場規則、商業原則去推進的。我們倡導“帶一路”,也是要共商共建共享。
我們對于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欠發達國家的援助是力所能及的,并且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談不上政治滲透。至于國際社會在有些方面希望中國增加國際責任,我們能承擔的是與發展中國家地位相當的國際責任。如果把這些看成是戰略擴張的話,那就是誤讀或者是誤解了。
中俄經貿朝1000億邁進
俄羅斯國際通訊社記者對于如何改善中俄“政治熱、經濟冷”的局面,向李克強提出了疑問。
李克強表示,中俄經貿關系,前幾年走了一個“馬鞍形”,這是世界貿易形勢變化、國際大宗產品價格下跌等客觀原因造成的。但是去年兩國經貿關系有了新的發展,貿易規模增加了20% 以上,現在中俄兩大經濟體的年貿易規模是800多億美元,還有很大潛力。完全可以通過創新機制、挖掘潛力,朝1000億美元的目標邁進。
李克強指出,如果說要向俄羅斯人民發什么樣的信號,那就是:我們都應該認識到,中俄互為最大的鄰國,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穩定發展對雙方、對世界都有利。
粵港澳灣區規劃很快岀臺實施
對于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香港鳳凰衛視記者提問,這是否會讓香港失去自身特色,從而模糊“一國兩制”界限?
李克強指出,把粵港澳大灣區建成世界級的大灣區,重要的原因就是三地有各自獨特的優勢,能夠形成互補,否則就談不上一個有世界競爭力的大灣區了。現在大灣區的規劃綱要正在制定過程當中,很快會出臺實施,港澳居民到內地來,特別是到廣東來工作、生活,在住房、教育、交通等諸多方面將逐步享受同等的待遇。我們愿意和港澳同胞一起共享國家發展的機遇。
至于說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我們當然會堅持“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等高度自治的方針,我們和其他國家都可以共同發展、互利共贏,更何況內地和港澳同屬個國家,在“一國兩制”下,會更好地發揮各自的優勢,形成互補,打造新的增長極。
責任編輯:售電小陳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