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需要革新商業邏輯
未來純電動汽車的成長和發展,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是電動汽車企業可能每五年就要重新塑造一次自己。在去年的哈佛商業評論年會上,二十多位企業界的專家表達了一個觀點,即在當今透明開放的互聯網時代,每個企業不僅要理解和擁抱變化,更要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創造變化。全球頂級的管理大師拉姆.查蘭也提出了企業發展的重要邏輯——每五年要重塑一次自己。
第二,是不要讓過去限制了我們今天的想象力。大多數企業在對待企業競爭的時候,總是思考如何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掌握自己的核心資源。事實上,在新的時代,商業邏輯已經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那就是一個企業所達成的成就不再依賴今天所掌握的資源和能力,而在于是否能夠集成外界和世界的能力。新商業邏輯的競爭從企業技術、產品、點對點的競爭已經上升到了產業鏈的整合和生態系統能力的競爭,所以,封閉式的成長路徑必然會被開放式的路徑所代替。
第三點,開放和共享或許是未來企業制勝的關鍵。在熱力學定理里熵理論告訴我們,只有通過開放和共享才能形成耗散結構,降低熵減。這個理論在社會和經濟領域同樣適用,比如,大航海時代打破了地域限制,全球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爆炸發展階段;谷歌將安卓系統開放,造就了智能手機;馬云幫助中小企業的發展造就了今天市值逼近五千億的國際巨頭。在汽車行業我們也看到在過去的一年,傳統企業與新創公司、高科技企業與百年央企進行合作,尤其我們看到了已經占領世界汽車潮頭的豐田汽車牽頭做的電動汽車聯盟,也給了我們行業很大的啟示。新商業邏輯下,可能有兩類企業存活下來,一是平臺型企業,一是接口型企業,如何做選擇?這對北汽新能源公司來講是一個選擇題。
去年,北汽新能源公司年銷量達到了103199輛,已經連續第五年居于純電動汽車行業的第一。此外,在科睿唯安發布的最新2017年全球創新報告中,北汽首次躋身汽車行業十大創新機構榜單,位列第十,也是國內汽車行業唯一一家。在自動駕駛的權威排名中,北汽和百度的聯盟也成為行業最大的“黑馬”,與通用處于第二梯隊。另外,北汽新能源公司以高估值性、高成長性入選了2017年全球獨角獸企業的榜單。
2018年1月11日,科技部在官網正式發布關于建設國家科創中心的信息,明確指出國家支持北京市政府和北汽作為建設主體,來建設國家級科創中心。現在,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創新中心的情況。與國家批復的第一家科創中心不同,這個科創中心是全開放的運營平臺,與全行業齊心協力,共同打造一個世界級的新能源汽車“高地”。
具體而言,這個科創中心的開放和共享包含了五個層面的內容。首先,是資源的完全開放,創新中心將依托北汽集團和北汽新能源及所有聯合共建的單位,在研發、技術制造、資本、供應鏈、人才等方面的優勢,協同各類創新平臺,聚合京津冀、全國乃至全球的優勢,利用政產學研的資源,向創新中心的內外提供多元的資源支持。
第二,是技術的完全開放。創新中心聚焦新能源汽車的基礎技術和前沿技術領域,重點圍繞智能網聯、燃料電池、動力電池、輕量化等七大關鍵技術進行突破,在基礎研究、創新孵化、成果轉化、中試等六個關鍵的產業化的階段,鼓勵各類主體以靈活的方式參與進來。
第三,創新主體的完全開放。創新中心將全面地面向新能源各類整車企業,產業鏈的成員以及社會資本完全開放,包括國內的傳統車企和新創企業。目前,我們已經完成了15家的共建單位,包括中科院、清華等科研機構,百度等互聯網公司,以及核心零部件企業。我們下一步的目標,是要建立200家的創新聯合機構。
第四,合作模式的完全開放。創新中心通過項目承接、合作開發、行業服務等多種合作模式,滿足內外部合作伙伴的不同合作要求,做到充分競爭,充分融合。
最后,是收益的完全共享。創新中心在科技研發合作、產業孵化合作方面,通過設計有效的市場化收益共享機制和資金流轉機制,來確保各利益主體均能分享收益。比如,在科技研發合作方面,通過設計完全開放和自主退出的機制,確保各個利益主體的訴求平衡,最大限度地實現在全社會科研成果的共享和共用。
未來新能源汽車的藍海非常大,但是,它的主導者是誰呢?傳統車企、新勢力造車公司還是互聯網公司?雖然,我們現在看不到答案,但可以肯定地是,開放、融合一定是大勢所趨,越開放、越融合,也就越成長。

責任編輯:仁德財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