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三種電能補充技術將長期互補、并存
目前來說,我把電動汽車充電或者電能補充定義為三個方面:慢充、快換、快充。這幾條技術路徑在國內已經爭論了很多年,特別是從2012年開始,
目前來說,我把電動汽車充電或者電能補充定義為三個方面:慢充、快換、快充。這幾條技術路徑在國內已經爭論了很多年,特別是從2012年開始,爭論日益激烈。我認為,慢充、換電、快充這三條技術路線將長期互補、并存,在它們各自的市場適用范圍或用戶適用范圍內長期存在下去。
事實上,充電、換電都不是新模式,100多年前的1900年就已經出現了充電站,1902年還出現了出租車換電站,所以說這兩條技術路線經過百年發展,現在進入了新時代。
國家863計劃第一期863重點專項開始的時候,我們到法國調研換電,當時的換電集中在公交車領域而且是手動的。之后,國內開始研究換電,經過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換電模式得到快速推廣,效果也越來越好。
在我國,充電和換電兩種模式經歷了近20年五代技術的發展,從簡單的獨立充電到現在的快充、快換、儲能快換、慢充等,在這方面,我們經過實踐探索出很多很好的案例,也為世界提供了經驗。
“十三五”期間,國家對電動乘用車、客車、商用車電耗及續駛里程都有明確規定和目標,那么就有一個問題,是不是續駛里程越長越好?電池裝得越多越好?
特斯拉前不久發布了載重量達36噸的電動卡車,這款車充電30分鐘行駛600多公里,在高速路況下可以續航800公里。這里就有一個問題,如果是600公里,按照載重36噸,這個車至少應該是50噸重,那么按照每公里2度電,這款車應該裝載1200度電,再根據其充電30分鐘行駛600公里,充電機的功率應該大于2.4兆瓦,如果按照1000伏電壓來算,充電電流應該大于或等于2400安培。這樣的充電槍不知道有多沉。
我認為可以把充電、換電分為四模式:第一種是慢充,第二種是快充,第三種是最近剛剛興起的智能電網儲能快充,第四種是換電。首先,這四種模式對占地、固定車位等要求各不相同,我們國家70%以上車主是沒有固定車位的;其次,這四種模式對購車成本、續駛里程、充換電時間、電池裝載量、一次性建設充電樁和充電站成本、車輛利用率等都不相同;再次,這四種模式對電池系統的壽命、對電網的沖擊、以及對低谷電能的利用、用電成本也不相同。以用電成本為例,如果只考慮這個,在自己家慢充是很合適的。我開了兩年的電動汽車,每年電費差不多1000元,以前開油車一年油費大概20000元;最后,還有便利性以及安全性問題。換電是需要專業維修保養的,所以在維修保養方面需要考慮方便性。未來電網的發展是智能與能源互聯,這幾種模式都有它的優缺點。
同時,換電還有一個問題,現在電動車電池衰減到80%以后就需要卸下來,而采用換電模式可以把衰減往下降到70%或者更低,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里程選擇更換什么樣的電池。
最后點幾個關鍵基礎問題:一是規劃,加油站、充電站、換電站、加氫站,根據城市規劃最好建成四位一體,再攻克充換電站的建設,以及網絡的互聯;二是換電站除了建設還有一些特殊的技術問題,包括定位、接觸、解鎖,因為換電是插接式的,密封、防水、防塵都會有一些比較關鍵的技術難關需要突破;此外,還要進行車、網、車樁互聯,方便用戶快速查找或預訂。(中國工程院院士孫逢春)
原標題:電動汽車三種電能補充技術將長期互補、并存
責任編輯:lixin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