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十三五”將建專用充電樁2.6萬個
近日,廣州市政府辦公廳印發《廣州市能源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其中提出,推進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建設公交、出租、物流、環衛、郵政等專用充電樁2 6萬個、分散
近日,廣州市政府辦公廳印發《廣州市能源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其中提出,推進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建設公交、出租、物流、環衛、郵政等專用充電樁2.6萬個、分散式公共充電設施3萬個。
其實,建設充電樁只是廣州能源發展的一個方面,廣州還有54個重點項目,分布在黃埔區、南沙區和番禺區等9個區。新快報記者統計發現,黃埔區分布項目最多,南沙區排名第二位,番禺區和從化區并列第三。《規劃》中的能源發展重點項目有超過一半分布在廣州東部的城區。
廣州將建公共充電設施3萬個
《規劃》中提到一些能源發展項目,如管道燃氣方面,廣州要完成管道燃氣三年發展計劃,實施管道燃氣三年提升計劃,進一步增加天然氣居民用戶、一般工商業和服務業用戶的管道燃氣用戶數量,進一步實施LPG氣瓶組、分散燃煤燃重油鍋爐的管道燃氣替代,力爭到2019年再新增管道燃氣居民覆蓋用戶80萬戶、非居民用戶1萬戶,城鎮居民管道燃氣用戶普及率達到80%,管道燃氣覆蓋范圍內氣瓶組的管道燃氣改造率達到80%。推進物流車輛、專用車輛、跨市客運車輛等交通領域清潔能源替代。
為推進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規劃》還對充電智能服務平臺進行目標布局,“十三五”期間規劃建設公交、出租、物流、環衛、郵政等專用充電樁2.6萬個、專用充換電站217個,城市公共充電站58個、分散式公共充電設施3萬個、城際快充站10個。
54個重點項目集中在兩個方面
《規劃》提及,廣州合計有54個能源發展重點項目,分布在黃埔、南沙、番禺、從化、增城、花都、荔灣、白云、天河9個區。
記者統計發現,黃埔區分布項目最多,南沙區排名第二位,番禺區和從化區并列第三。《規劃》中的能源發展重點項目有超過一半分布在廣州東部的城區中。
這些項目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天然氣熱電聯產和分布式能源站等項目建設,二是傳統煤電項目改造。此外,還有11個重點項目執行范圍為全市,例如汽車加油站、汽車加氣站、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等。
《規劃》提及,“十三五”期間將大力促進分布式電源發展,放開用戶側分布式電源市場,積極開展分布式電源試點和示范,支持分布式能源參與電力零售市場。以工業園區和產業集聚區、城市新區等為重點大力發展天然氣分布式電源和冷熱電聯供項目,支持全市太陽能光伏發電推廣應用。
按類型統計,“十三五”期間,廣州市計劃安排續建新建天然氣熱電聯產項目7個、現有燃煤機組節煤減排環保綜合升級改造項目4個,這些項目將提升廣州市電源支撐能力。而新建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站最多,總規模150萬千瓦,數量達26個,其中位于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的能源站就有8個。
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站成批建設
《規劃》,廣州市本地大型火電機組目前主要分布在廣州中東部、南部,包括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增城區西南部、南沙區北部,這些區域也是重要制造業地區。
“十三五”期間,廣州將推動建設黃埔電廠天然氣熱電聯產、華電增城天然氣冷熱電三聯供、旺隆熱電“煤改氣”熱電聯產、華潤南沙橫瀝燃氣集中供熱等天然氣發電項目,推動珠江電廠、恒運電廠、黃埔電廠現有燃煤機組的綜合升級改造,提升骨干電源支撐能力。
同時,圍繞海珠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天河國際金融城、番禺萬博商務區、大學城二期和國際創新城、黃埔臨港商務區、增城開發區等創新樞紐、產業樞紐以及現代服務業負荷中心,建設一批各具特色的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站、建設相應的輸變電設施和智慧能源設施,提升城市能源利用效率。

責任編輯:lixin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