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貼依賴癥”難消 新能源客車臨大考
新能源汽車消費補貼政策初衷是培育市場行之有效,但長期執(zhí)行補貼政策,政府不僅背上負擔,企業(yè)也容易患上依賴癥,行業(yè)容易出現低水平盲目擴張,導致產能過剩。此前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宋秋玲在某論壇提
“新能源汽車消費補貼政策初衷是培育市場行之有效,但長期執(zhí)行補貼政策,政府不僅背上負擔,企業(yè)也容易患上依賴癥,行業(yè)容易出現低水平盲目擴張,導致產能過剩。”此前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宋秋玲在某論壇提到,目前補貼的退坡政策已經明確,政策方向也從普惠制轉向扶優(yōu)扶強。
根據此前發(fā)布的新能源車補貼退坡政策,2017年至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將在2016年基礎上降低20%,2019年至2020年下調40%,2020年以后補貼政策正式退出。而今年剛好是新能源車補貼退坡實施的首年,理論上退坡幅度不是很大,但也令相關新能源汽車企業(yè)感受到了不小的壓力。
國慶剛剛過去,中通客車以及江淮汽車相繼發(fā)布了2017年前三季度業(yè)績預告。根據業(yè)績預告顯示,中通客車前三季度凈利潤較上年同期減少七成,江淮汽車前三季度凈利潤較上年同期縮水近八成。在提及凈利潤大幅下滑的原因時,兩家公司均表示受到了2017年新能源車補貼標準退坡的拖累。
補貼退坡的初衷,主要是希望通過降低新能源車補貼標準,并提高新能源汽車補貼的申請條件,從而倒逼新能源汽車企業(yè)通過技術研發(fā)革新;通過平臺化、系列化、模塊化、規(guī)模化生產;通過營銷傳播上加大力度,在終端渠道、售后服務等方面創(chuàng)新來降低成本。不過很顯然,國內新能源汽車企業(yè)并未準備好。
凈利跳水的業(yè)績報表
10月10日晚間,中通客車發(fā)布第三季度業(yè)績預告顯示,2017年1-9月間實現凈利潤約為11000萬元—13000萬元,較上年同期的45527萬元,同比下降75.84%—71.45%。其中第三季度預計實現凈利潤5500萬元—6500萬元,較去年同期凈利潤16340萬元,同比下降約66.34%—60.22%。
安凱客車也發(fā)布了2017年前三季度預虧公告,顯示今年1-9月份,安凱客車凈利潤預計虧損7700萬元-8900萬元,上年同期盈利658.27萬元,同比下降12.7-14.6倍。其中第三季度預計虧損4800萬元-6000萬元。另據了解,前三季度安凱客車累計客車的銷量為6043輛,同比減少了7.78%。
江淮汽車也發(fā)布2017年前三季度業(yè)績預減公告,預計2017年1-9月份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將減少80%左右。根據上年同期江淮汽車凈利潤8.175億元算,2017年前三季度江淮汽車凈利潤約為1.635億元。今年上半年,江淮汽車凈利潤3.45億元,由此看來其第三季度凈利潤也應為虧損。
時日尚早,發(fā)布前三季度業(yè)績預告的客車企業(yè)并不多,且引用以乘用車為主業(yè)的江淮汽車的業(yè)績報表可能不太準確。但在早些時候,各大客車企業(yè)發(fā)布的2017年上半年業(yè)績報告均顯示,因為政策調整,大家業(yè)績和凈利潤均出現下滑。如上半年,宇通客車和福田汽車凈利潤下降三成,比亞迪凈利潤下降23%等。
客車企業(yè)凈利潤之所以大幅下滑,與客車銷量大幅下降不無關聯。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我國客車行業(yè)(單指6米以上車型)整體銷量59467輛,相比去年同期的83127輛下滑了28.5%,凈減少23660輛,成為近年同期中業(yè)績最差的上半年。其中,新能源客車總銷量17952輛,同比去年上半年下降47%。
業(yè)內分析,新能源客車銷量下滑是由于補貼退坡及補貼政策的調整、地方推廣政策不明朗及部分地區(qū)存在地方保護行為、市場需求驅動力不足、3萬公里導致資金運轉困難、材料價格上漲致使動力電池降價難等因素共同導致。但這其中,新能源客車補貼幾乎腰斬應該算得上是銷量下滑的“罪魁禍首”。
10米以上客車拖累業(yè)績
研究機構數據表明,2016年國內新能源客車共銷售123099輛。從車型分類,2016年新能源大客車(10米以上)銷量最高,達到56958輛;新能源中客銷量為49275輛;新能源輕客銷量為16866輛。在公交全面電動化的行業(yè)背景下,10米以上新能源大客車在銷量上占據著絕對的優(yōu)勢,成為各家布局的重點。
以比亞迪為例,比亞迪2016年新能源客車總銷量為13278輛,其中11-12米車長新能源客車銷量為1377輛,10-11米車長新能源客車銷量為9299輛,8-9米車長新能源客車銷量為1869輛,7-8米車長新能源客車銷量為733輛。可以看出,比亞迪2016年10米以上新能源客車總銷10676輛,占總銷量80%。
其他主流新能源客車企業(yè)10米以上新能源客車銷量比重也不小,其中鄭州宇通共銷售9469輛、北汽福田共銷5459輛、珠海銀隆共銷4257輛、蘇州金龍共銷3650輛、中車時代共銷2996輛、揚州亞星共銷2773輛、中通客車共銷2611輛、廈門金旅共銷2593輛、廈門金龍共銷2533輛。
按照2016年中央財政的補貼標準,6至8米電動客車最高補貼30萬元,8至10米電動客車最高補貼40萬元,10米以上電動客車最高補貼50萬元。與此同時,不少地方政府與中央財政采取1:1的比例,也就是說6至8米電動客車最高可補貼60萬元,而10米以上新能源客車最高補貼100萬元。
而2017年的補貼標準則大幅下調,6至8米電動客車最高補貼為9萬元,下調比例達到70%;8至10米電動客車最高補貼為20萬元,下調比例為50%;10米以上電動客車的最高補貼標準為30萬元,下調比例也達到40%。同時還規(guī)定,地方政府的補貼標準不得超過中央財政補貼標準的50%。
有新能源客車企業(yè)負責人表示,10米以上新能源客車雖說補貼下調比例最小,但由于其比重大、額度高,對客車企業(yè)的影響卻是最大的。“2016年10米以上新能源客車國補加地補是100萬元,而今年只有45萬元,55萬元差額使新能源客車企業(yè)無法通過供應鏈和技術優(yōu)化等措施,短時間內消化掉”。
多方了解到,截至目前尚有部分客車企業(yè)還在進行供應鏈、產品、技術和研發(fā)等方面的調整,同時受到補貼下調和3萬公里指標幾大方面的影響,部分新能源客車企業(yè)的銷售幾近停滯,甚至出現新能源客車銷量為0的情況。當然,這會在很大程度上拖累銷售業(yè)績,導致相關車企業(yè)績和凈利潤的下滑。
新能源客車形勢嚴峻
有研究機構認為,今年下半年新能源客車的銷量會有大幅提升,原因有幾個:首先是各大車企針對政策調整和補貼下滑,做的成本控制、車型調整等工作已基本完成;其次是地方政策逐步出臺,銷售工作得以正常進行;再次是各地公交公司的采購也會批量啟動;最后是三萬公里政策的分檔式調整。
據悉,針對新能源客車提出的高技術要求,不少客車企業(yè)需要重新調整產品,這對于儲備新能源產品數量不夠多的企業(yè)來說,面對的則是有市場無產品。長安輕客新能源總監(jiān)劉中領表示,由于此前的產品需要調整已暫停銷售,新推的車型則將于今年7月底和10月份推出,下半年才是主要的訂單釋放期。
不過截至目前,新能源客車的投放區(qū)域仍然集中在珠三角和長三角,且主要針對公交領域。然而部分地區(qū)的市場已飽和或接近飽和,如深圳在今年9月份將實現全面電動化就是最好的例證。業(yè)內人士表示,無論退坡與否,市場需求是最主要的,新能源客車要實現放量增長需要培育全新的市場,這顯然需要時間。
然而,如果不能擺脫補貼“依賴癥”,新能源客車賣得越多只會虧得越多。此前依靠高額補貼,不少客車企業(yè)在2015年-2016年的營收和凈利潤均實現“大躍進”。以宇通客車為例,其在2015年和2016年的凈利潤達到35.7億元和40.44億元,而這兩年內其收到的補貼分別為68.6億元及99.5億元。
而綜觀其他新能源客車企業(yè),情況均與宇通客車類似,這也間接反映出國內新能源客車企業(yè)“自主造血功能不足”。補貼退坡是新興產業(yè)必經的階段,補貼的初衷就是為了刺激新能源客車的產業(yè)化與普及化。而今年補貼退坡才剛剛開始實施,行業(yè)內就出現了全線業(yè)績飄綠的情況,顯然是不合理的。
從已發(fā)布的政策來看,無論是“雙積分制度”還是“燃油車停售時間表”,已明顯向著新能源乘用車領域傾斜。但這并不意味著,客車企業(yè)沒有了發(fā)展的機會。除公交領域,公路客車和長途客車等領域的爆發(fā)也不容忽視。據了解,今年上半年中通客車1500輛的銷量來自臥鋪與其他客車,上海申龍千余輛訂單則全部來自公路客車。

責任編輯:lixin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fā)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yè),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fā)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yè)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新基建之充電樁“火”了 想進這個行業(yè)要“心里有底”
2020-06-16充電樁,充電基礎設施,電力新基建 -
燃料電池汽車駛入尋常百姓家還要多久?
-
備戰(zhàn)全面電動化 多部委及央企“定調”充電樁配套節(jié)奏
-
權威發(fā)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yè),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yè)發(fā)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fā)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