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在滬召開
為貫徹我國汽車強國戰略,加快推進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辦,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與嘉定區人民政府承辦的2017年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于11月6日至7日在上海嘉定舉行
為貫徹我國汽車強國戰略,加快推進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辦,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與嘉定區人民政府承辦的2017年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于11月6日至7日在上海嘉定舉行。工業和信息化部苗圩部長、工業和信息化部辛國斌副部長、上海市人民政府周波常務副市長出席大會開幕式。大會由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陸曉春書記主持,來自包括英國、美國、荷蘭、日本等國內外研究機構、高等院校和相關企業的代表參加了會議。大會同期發布《2017年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海宣言》。

辛國斌副部長在致辭中指出,首屆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邀請汽車、電子、信息、通信、互聯網、交通等各界人士匯聚一堂,圍繞“聯接世界,智創未來”這個主題進行研討,是智能網聯汽車發展進程中的一件大事,也是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的一個具體舉措。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是推進交通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的重要載體。
辛國斌副部長表示,我國具備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的較好基礎和戰略優勢。一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為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二是在5G通信、LTE-V技術領域具有國際領先優勢,支撐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發展的信息技術產業實力不斷增強;三是我國政策體系和工作推進體系不斷完善,能夠提供有利制度保障;四是我國是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提供了巨大發展空間。
辛國斌副部長明確,工業和信息化部已在智能網聯汽車及相關行業發展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先后出臺了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車聯網和5G發展行動方案等一系列指導性文件,推動成立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車聯網產業發展專項委員會,編制標準體系建設指南,起草上路驗證管理規范,搭建上海、重慶、北京等測試示范區等。但目前產業發展在道路基礎設施建設、法律法規完善、核心技術研發、測試評價標準制定、數據安全監管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需要重視并解決的問題。

辛國斌副部長強調,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充分發揮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車聯網產業發展專項委員會的作用,創造有利于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大環境,加快推進智能網聯汽車與智能交通、信息通信等產業的融合發展。
一是標準先行,健全法規。建立健全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加快關鍵技術標準研究,積極參與國際標準法規制定。推動修訂適用于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相關道路交通法規,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法律法規體系。
二是構筑生態,完善基礎。積極推動汽車、交通、通信、互聯網等行業的協同,推動建設新型產業生態體系。建設覆蓋全國的新一代無線通信網絡,推動建立開放型大數據平臺,實現車、路、人、云平臺之間的互聯互通。
三是加強監管,保障安全。組織研究安全架構,構建安全標準、評估規范和測試評價體系。建立智能網聯汽車國家安全與公共安全保障機制,保護用戶個人信息,加強數據跨境流動管理。
四是深化合作,開放共享。通過多雙邊合作機制,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標準法規、共性技術、規劃政策、測試示范等方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建設國際合作基地、聯合研究中心等,促進開放與共享。

責任編輯:lixin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