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汽車發展指數躍居全球第一
羅蘭貝格與德國著名汽車研究機構亞琛汽車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日前共同發布《2017年第二季度全球電動汽車發展指數》。報告顯示,中國首次在電動汽車發展指數的整體排名中躍居全球第一,未來將統領全球電動汽車行業與
羅蘭貝格與德國著名汽車研究機構亞琛汽車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日前共同發布《2017年第二季度全球電動汽車發展指數》。報告顯示,中國首次在電動汽車發展指數的整體排名中躍居全球第一,未來將統領全球電動汽車行業與市場。盡管政府新能源政策收緊,補貼力度減弱,中國電動汽車和電池制造市場份額仍將保持強有力的增長,進一步擴大領先優勢。
該報告對中國、德國、法國、意大利、美國、日本和韓國電動汽車的發展現狀進行對比。整體而言,中國首次躍居指數整體排名第一,美國與德國分居第二、三位,在上一季度指數排名中位列第一的日本則失去領先地位。報告預測,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將統領電動汽車的行業與市場。
在技術層面,法國超越德國,位居首位。這主要是由于有更多的德國整車廠大批量生產續航能力和最高電動時速都較低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導致其電動汽車技術能力略有下降。日本排名第三,其整車廠的電動汽車技術水平較高且價格更加實惠。中國整車廠則仍主要定位于技術含量較低的領域。
在行業總量層面,中國正在逐步擴大其領先優勢,這主要得益于市場高速增長、地區市場持續顯著分化而推動的本土汽車需求擴大、中國整車廠產量隨需求的增加而不斷提高這三方面因素。在電池制造領域,中國的優勢也更加明顯。而與中國相比,日本在電動汽車產量和全球電池產量份額上都處于不利地位,排名維持在第三。 美國行業成績有所提升,位居第二。
在市場規模層面,中國的需求進一步急劇增長,但電動汽車所占市場份額仍略低于法國,排在第二,美國名列第三。
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生產了超過35萬輛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純電動乘用車,銷售額保持兩位數增長,市場占有率從0.8%上升至1.3%。同年,德國、法國與美國電動汽車的注冊數量均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但總體而言,2016年僅有法國與中國兩個國家的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市場份額超過1%。
報告認為,中國電動汽車銷量的快速增長主要得益于政府的大幅度補貼和主要城市對汽油車的限牌政策,但政府對于汽車廠商的政策正在收緊。去年年底,政府對電動汽車的補貼減少了20%,而且新能源汽車獲準納入推薦名單的條件也變得更為苛刻。
羅蘭貝格合伙人鄭赟表示:“雖然政府的激勵政策在初期對行業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難以長久維持,政府需要控制成本,也有意讓本土廠商培育自身能力。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將由政府推動向市場推動轉變,最新版的新能源汽車雙積分管理意見征求稿就明確地傳達了這一信號。”
根據羅蘭貝格的測算,要達到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2020年12%的目標,該年電動汽車的總銷量需達到約160萬輛。
鄭赟指出,汽車設計、配件整合以及供應商管理能力將成為本土廠商所面臨的重大挑戰。想要在政府退補的情況下實現增長、完成積分目標,成本控制是關鍵。只有成本控制能力和價格競爭力的提升才能幫助本土廠商在國際電動汽車市場上保持長期的競爭優勢,實現“超車”。(記者 梁敏)

責任編輯:電小二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