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汽車:從0到年銷1000000輛
中國新能源汽車年銷量首次跨過百萬大關。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12月11日公布,今年1-11月,新能源汽車銷售比上年同期增長68%,達到103萬輛。在汽車總產銷已近3000萬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突破百萬輛,似乎并不意外。但是,如果你見證了中國新能源汽車自萌芽至今的歷程,也會知道這一數字得來不易。
這一分水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是如何跨過的?跨過這一百萬大關意味著什么?
1
政策引領
市場跟隨
回顧新能源汽車從0到年產銷100萬輛的過程,不得不說,政策起到了最主要的作用。
新能源汽車,并不是市場自發形成的產品,而是來自于政府的引導。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曾在2014年5月論證說:
“和幾乎完美無缺的燃油汽車相比,……電動車還不經濟不成熟不方便,本質上,生產和消費對于汽車動力技術的轉軌并沒有急迫現實的需求?,F在電動車產業化處于市場失靈或者市場不太靈發展階段,如果任其自然發展,電動車產業化還需較長的時日。如果加快實行產業化,就需要政府適度巧妙地伸出一只看得見的手。”
這只“看得見的手”就是產業政策。為了發展新能源汽車,中國出臺了一系列、多層次的支持政策。
其中最有力的是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這一點直接推動了新能源汽車的消費。根據天風證券的統計,近四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額補貼金額高達2244億。就今年的100多萬輛而言,總補貼額度預計為538億元。
除了直接的購置補貼之外,新能源汽車產業還享受中央科研經費支持,地方產業、科研經費支持,還享受稅費優惠,充電基礎設施也有補貼等等,都是真金白銀的投入或者豁免。
美國智庫CSIS(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估算,從2009年到2017年,中國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直接投資超過3200億元,累計減免購置稅額等700億元。總投入按3900億元計算,這個數字相當于國內同期新能源汽車銷售總額的大約42.4%。也就是說,四成其實是國家買單。
除了財稅政策,新能源汽車免限購免限行,也創造出新能源汽車的幾大領先市場。比如北京、上海、深圳,都是新能源汽車最早啟動的市場。
在多重政策支持下,新能源汽車市場被創造出來。2009年起的“十城千輛”示范推廣工程,承接了國家研發項目的企業開始在公共領域產業化。2013年開始,第二輪推廣開始,新能源汽車在部分城市推廣應用。
到2014年,新能源汽車政策落地。企業家們發現,新能源汽車確實有利可圖,也開始參與進來,包括社會資本也開始涌入。
特別是在2015年,新能源汽車的賺錢效應顯現,這是轉折點的一年。諸多車企以及上下游供應商、服務商殺入。一時間,泥沙俱下,大規模騙補事件爆發。騙補排查整頓之后,政策不斷調整趨嚴,從普惠制改為扶優扶強。不過,新能源汽車大勢已成,自主品牌基本全數開始生產銷售,甚至新造車企業、合資車企的新能源產品也已經量產上市,直至今年突破產銷百萬。
2
新能源汽車大國?是的
新能源汽車強國?待定
從2015年起,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產銷國。2018年結束,攜破百萬輛之威,預計中國將連續四年奪得冠軍。
毋庸置疑,中國已經是新能源汽車大國。
但這并不是業界所期望的。國家領導人說,新能源汽車是中國汽車工業由大到強的必由之路。新能源汽車做大,不算什么,新能源汽車能不能做強,才是關鍵。
需肯定的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進步顯著。整車方面,中國電動汽車續航里程雖然還不如特斯拉,但并不遜于其他國際大廠。在核心的三電技術方面,中國的動力電池制造商不僅占據了國內主要新能源汽車市場,出口步伐也在加快。寧德時代、孚能都收獲了國際廠商的訂單。寧德時代已經成為比肩松下、LG化學、三星和SK的電池國際供應商。中國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成本等方面也有一定優勢。精進電動的電機也供應給了克萊斯勒等整車廠。
不過,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應用三電技術方面比較激進,研究、驗證和測試并不算充分。動力電池的循環壽命、安全性、一致性等方面有一定差距。2018年,有40多起新能源汽車起火事件,也顯示出行業的發展步伐不算穩固。
新能源汽車寄托了中國汽車工業“彎道超車”或者“換道超車”的希望。那么中國新能源汽車競爭力在國際上到底處于什么水平?
中汽中心新能源汽車與財稅政策研究室所做的“201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力指數評價報告”顯示,綜合競爭力方面,中國一直在進步,到2017年,在美、日、中、德、韓幾個汽車大國中,已經排名第三。
但是綜合競爭力水平中,包含大量產銷、產業扶植政策等數量和非核心競爭力。
該報告還研究了各國的基礎競爭力。這一指標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行業知識產權,科技創新和基礎研究能力,先進車用材料及制造裝備能力,產學研合作能力,產品智能化水平,消費者使用環境和新能源汽車發展形態。除了最后兩項,基礎競爭力指標更為直接地體現了汽車產業的強度。結果,在基礎競爭力方面,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排名在五個國家中最差。
到目前為止,我們只能說中國是新能源汽車大國,是否是新能源汽車強國,還要看中國在新能源核心技術、材料創新、制備工業、智能化等方面,能否繼續提升和趕超。
3
百萬輛之外
產業鏈拉動效應巨大
汽車是具有巨大的產業帶動效應的行業。新能源汽車也一樣。
先看上游,新能源汽車最重要的零部件動力電池方面,真鋰研究的數據顯示,2018年前11個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共實現鋰電裝機44.06GWh,同比大幅增長80.33%。粗略地以1.3元/wh價格計算,年產銷100萬新能源汽車,還創造了近573億元的動力電池市場。
在往上,電池的四大材料方面,根據起點研究預測,2018年中國鋰電正極材料產量將突破 25 萬噸。新時代證券的研究報告稱,2018 年上半年,中國負極材料出貨量為 7.93 萬噸,同比增長 20.29%;鋰電隔膜出貨量達 7.25 億平米;電解液出貨量達 5.42 萬噸,同比增長 25.6%。四大材料中,動力型需求都是主要拉動力。此外,還有大量汽車企業尋求材料乃至礦產資源的投資和采煉。
在電機、電控方面,產量和產值也都隨整車大幅提升。
在下游,新能源汽車的增長也拉動大量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
12月11日,中國充電聯盟官方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1月,全國公共樁和私人樁共計已達72.8萬臺。充電總電量也提升迅速,11月當月公共設施充電量約2.91億kWh,較上月增加0.49億kWh。
另外,新能源汽車快速增長,也刺激了新能源汽車運營行業的發展,特別是新出現的分時租賃行業,基本都是運營電動汽車。在這方面,并無總量統計。不過,光EVCARD一家,就累計投放車輛超過4.2萬輛。在網約車方面,也有大量電動汽車應用。以曹操專車為例,總車輛數已經超過2.7萬輛。
4
什么時候過千萬?
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與主管部門設定的路線圖大體節奏一致。
按照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路線圖,中國新能源汽車占汽車總銷量比例在2025年,達到15%,總產銷525萬輛;2030年達到40%,總產銷1520萬輛。照此推算,大概在202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銷能突破1000萬輛。
5
尚不足喜
更不可自負
從0到年銷破百萬輛,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僅從數量角度,確實體現了一些人認為的“體制優勢”。但其中有幾個要點需要注意:
其一,為了發展新能源汽車,中國投入了大量財政資源和公共資源,成本巨大。這些財政資源和公共資源的利用,是否達到了高效率?無人探究,難以評估。如果投入其他行業,收獲會不會更大?
其二,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力在全球來看,體量最大,但基礎競爭力不強。中國占了搶跑優勢,等到日、德等傳統汽車強國開始電動化,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力能否保持?前景不算樂觀。
其三,發展新能源汽車模式:頂層設計,規劃引領,政策促進,市場跟隨,目前看取得很大的數量結果,還遠遠不能說成功。但很多人認為是,這是中國模式的再次確認。這一點,可能讓更多的人認為,政府應該強力干預經濟,把這些“經驗”用于各個經濟門類,而忘卻了市場經濟的根本改革方向。
類似政府規劃、巨額財政支持、公共資源傾斜的方式,無論如何,都應該是“非常手段”。在中國經濟重新尋找動能的階段,政府還是應該守土有責,提供好公共服務,對于競爭性行業,更多放手讓市場發揮作用。(完)

責任編輯:仁德財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