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下一萬多億,一汽轉型之路勝算幾何?
作為中國第一汽車制造廠的前身,位于吉林長春的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是中國汽車行業中頗具實力的汽車公司之一。隨著汽車產業的變革浪潮滾滾而來,這家具有六十多年歷史的自主品牌車企不得不走上轉型之路。
近日以來,一汽與國家開發銀行等16家銀行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獲得來自各個銀行的意向性授信共計10150億元!而這筆意向性的授信將成為一汽集團未來在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和國際金融業務上的有效保障!隨著今年以來的各項動作,一汽在轉型的道路上都做了什么?勝算又有多大呢?
(圖片來源于一汽官網)
與多家銀行合作,意向授信高達10150億元
根據一汽集團發布的公告,10月21~24日期間,吉林省人民政府和東北振興金融合作機制在長春共同舉辦“金融助振興-吉林行動”系列活動期間,一汽集團與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交通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中國民生銀行、平安銀行、廣發銀行、吉林銀行等共計16家銀行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根據戰略合作協議的內容,各銀行給一汽集團意向性授信的10150億元為一汽集團未來各項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金融保障。據了解,未來,一汽集團將與各銀行在融資業務、現金管理業務、國際金融業務、新能源、智能網聯等新業務領域以及紅旗品牌發展等各方面進行廣泛合作。
今年以來,一汽在轉型發展之路上就不斷出招。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標志性企業,一汽集團與各銀行的簽約將進一步鞏固銀企雙方的合作關系,為實現“打造一個開放創新的金融平臺”的戰略目標邁出了關鍵一步。一萬多億的資金支持,可以看出,一汽接下來將具備足夠的資金實力來支持在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方向的發展。
達成多項合作,一汽密集部署轉型之路
事實上,今年以來,一汽在轉型之路上的動作就未斷過!
今年1月29日,一汽轎車與科力遠新能源簽署合作協議。此次一汽轎車與科力遠新能源的合作分兩步進行,先期將科力遠新能源集成研發的混動系統搭載在奔騰系列車型上,定制開發一款HEV車型,于2019年實現上市銷售。另外,雙方計劃共同推進搭載科力遠新能源混動系統的一汽轎車更多系列車型,如HEV和PHEV車型,并根據雙方需求,在混合動力技術、整車開發技術、核心零部件本地化等方面,開展研發制造、供應鏈體系建設、市場銷售運營及公共出行服務等多個領域合作。
4月17日,一汽與聯通簽署合作框架協議,雙方計劃在深化一汽通信公司改革、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綜合信息服務等多領域繼續深化合作。
7月11日,一汽與大眾簽署諒解備忘錄 加強充電設施及智能網聯合作。在新的合作協議下,雙方計劃成立兩家新的合資企業,并將圍繞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和充電相關服務,提供家庭充電、公共及半公共充電、充電數據服務和電池再利用管理等方案。同時提供創新智能網聯服務和一流的數字化客戶體驗服務。
同樣7月,一汽與東風、重慶長安正式簽署移動出行意向協議書,確定整合三方優勢資源,合資組建T3出行服務公司;7月17日-18日,中國一汽鄭重宣布組建紅旗品牌創新生態圈聯盟,啟動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應用(北方)示范區運營,成立紅旗品牌創新體驗空間。
10月13日,中國一汽首臺紅旗自主燃料電池發動機成功點火。隨著燃料電池發動機點火按鈕被按下,發動機運轉的同時系統成功啟動并達到50kW的預定工作點,監控界面顯示發動機系統輸出穩定,功率響應迅速,系統性能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從去年年底以來,一汽今年密集發布的各項合作協議中,主要集中在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方面的布局。顯然,這家具有六十年歷史的傳統自主車企已經開啟了新能源產業的轉型之路……
轉型之路不易,旗下車型還需升級
目前,一汽旗下擁有紅旗品牌乘用車、奔騰乘用車、解放商用車等汽車品牌。業務領域包括汽車的研發、生產、銷售、物流、服務、汽車零部件、金融服務、汽車保險、移動出行等。
中國一汽通過與德國大眾、奧迪、日本豐田、馬自達等國際知名企業合資合作,還產銷大眾、奧迪、豐田、馬自達等品牌乘用車。2017年,中國一汽共銷售汽車335萬輛,同比增長7.7%,實現收入4,698億元。
在自主發展之路上,雖然紅旗、解放品牌價值在國內自主轎車和自主商用車中保持第一;紅旗L系列成為國家重大活動指定用車,彰顯了國車風范;中重型卡車市場份額保持行業第一;奔騰是中國品牌汽車安全性能高、駕駛體驗好的代表車型之一……
但是,隨著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時代的到來,競爭市場不斷加劇,一汽旗下品牌車型還需要提高競爭力。以紅旗汽車來說,一汽在紅旗身上投入了很大的心血,然而研發投入百億元卻只賣了幾千輛……
雖然紅旗銷量低迷,但整個市場正在迎來“新能源汽車”的風口。國家對于新能源汽車的鼓勵政策讓一汽轉向了這一領域,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早早的布局或許能為一汽在新能源和智能網聯領域帶來新的思路和機遇。

責任編輯:仁德財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