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容跟電池有什么區別
超級電容是以碳基活性物加導電碳黑與粘結劑混合作極片材料,利用極化電解質吸附電解液里的正負離子,形成雙電層結構進行儲能,該儲能過程基本不發生化學反應,故循環壽命很長。
而電池,就鉛酸蓄電池為例,鉛酸蓄電池用填滿海綿狀鉛的鉛板作負極,填滿二氧化鉛的鉛板作正極,并用1.28%的稀硫酸作電解質。在充電時,電能轉化為化學能,放電時化學能又轉化為電能。電池在放電時,金屬鉛是負極,發生氧化反應,被氧化為硫酸鉛;二氧化鉛是正極,發生還原反應,被還原為硫酸鉛。電池在用直流電充電時,兩極分別生成鉛和二氧化鉛。移去電源后,它又恢復到放電前的狀態,組成化學電池。鉛蓄電池是能反復充電、放電的電池,叫做二次電池。
兩者的用途也有差異,超級電容能量密度低,但其優異的循環性能,環保,高功率使它廣泛運用于后備電源、高頻率充放電、大功率輸出等場合,而電池能量密度高,但其本身的原理限制了它的壽命,且過充過放會對其造成不可逆的創傷,且不環保,但是在未找到能夠替代如此高能量密度的儲能元器件的情況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仍是電池的天下(鋰離子電池),甚至會替代汽油等燃料成為汽車動能的主流噢。
兩者的關系在于,可以將超級電容的大功率輸出和能接受大電流充放電等優點與蓄電池的高能量密度相結合作為電動汽車電池壽命及節能方面改進。
純手打,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有不了解的可以再問,我也只是粗略的說下,具體要說的話,還有很多的
超級電容和電池都是儲能元件。但是有著區別,超級電容的儲能過程是物理過程,電池儲能是化學反應的過程,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
超級電容的功率特性要好于電池,可以大電流快速充放電,電池的能量密度要比超級電容高,同等體積下電池儲存的能量要多;
由于超級電容充電式物理的過程,所以壽命要長,一般充放電次數達到50萬次以上,電池充放電次數要少甚多,鉛酸蓄電池500次,鋰電池1000--1500次,不同類型的充放電次數不一樣;
超級電容的工作溫度要寬于電池,--40到65度。
在一些需要大功率放電同時需要較高出能量的可以是使用超級電容和電池結合使用,充分發揮二者的優點。
電容是電荷的儲存器件,電荷儲存到一定的量也就具有了一定的能量,它儲存的電量來源于外來的電源,電容的作用非常類似于水池儲水的作用。而電池是電能的轉換器件,它通過將化學能轉換為電能的過程對外輸出電能,它輸出的電能來源于化學能。即使是蓄電池,在充電的過程中它也是將電能轉換為化學能儲存其中,它儲存的也是化學能而不是電能。電池的作用非常類似于“固體”的沒有運動部件的發電機。
兩個不同器件,一個提供能源,一個保存電荷。
電容可以儲存電荷,某些時候可以代替電池,但需要實現充入電荷,如法拉電容。
電池通常使用化學反應,產生電壓。
充電電池也是利用電化學反應工作的。
電池不能代替電容。
都是電氣元件,而且都是儲能元件,常見的電容是兩個金屬電極用絕緣材料隔開,再加以保護外殼的結構,電解電容也有電解液,一般電容用作耦合、濾波、退偶等,都是作為“瞬間供電”使用,所以提供的能量不是很大,所以要求電容存儲的電能也不多。電池也是兩個電極,但通常都有大量的電化學材料,充電時把電能轉成化學能存儲,放電時化學能轉化成電能。電池和電容的特性有點接近。
主要卻別在于:
1.電池存儲的電能很多,電容存儲的少。
2.電池比較慢,電容充電很快。
3.大部分電容可大電流充電,但電池比較少見大電流充電的。
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現在電容的容量越做也大,在很多地方逐步代替了電池,比如現在自動沖水的水龍頭很多都用超級電容(容量非常大的電容)來代替電池,還有實時時鐘電路(大部分耗電在微安級的)很多也都用超級電容代替電池,去年中國也研制了用于汽車供電的超級電容,代替電池給汽車發動機供電。
電容是一種電氣元件,它用鋁箔做的極板中間墊以絕緣兩端加上引線卷繞而成,性能是隔直通交。靠的是兩極板充放電荷的多少確定容量。電池是一種通過化學反應。吸附電荷儲存能量的能源。電池和電容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
責任編輯:繼電保護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