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鋰錳材料(LMR)電壓衰減機制終被發現
第一作者:Enyuan Hu、Xiqian Yu、Ruoqian Lin
第一單位: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本文通訊:Xiqian Yu、Jun Lu、Huolin L. Xin
本文亮點
(一)研究的系統性:采用原位/非原位、由表及里、從集體到單個顆粒對象研究;
(二)氧氣釋放和循環過程中過渡金屬離子平均價態持續降低是導致電壓衰減的根源;
(三)LMR材料中大量的不完全暴露空隙為氧氣釋放提供通道,由此又加劇空隙數量和尺寸的增加,形成"惡性循環"加速電壓衰減;
(四)LMR中Co元素的存在有利于結構的穩定;
(五)電壓衰減可以通過改善材料的熱穩定性解決,如表面涂層(AlF3)和改性能夠有效減少氧氣釋放以效抑制電壓衰減。
核心解讀
富鋰錳(LMR)層狀材料具有280 mAh/g的可逆容量,被認為是鋰離子電池正極最有應用前景的材料之一。然而,LMR仍然有許多問題阻礙其在商業上的大規模應用。其中一個最主要問題是電壓衰減。為了克服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對電壓衰減的機制有一個基本的了解。目前認為“層到尖晶石相變”是電壓衰減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層狀和尖晶石相的不同之處在于鋰和過渡金屬陽離子如何排列在每個金屬層中,因此層到尖晶石結構的相變表明過渡金屬遷移必須參與該相變過程。
雖然大量研究成果為LMR材料中與電壓衰減相關的晶體結構變化提供了有價值的解釋。然而,這種晶體結構變化與電壓衰減之間的根源:循環過程中材料中每種元素對容量衰減的影響,結構如何重組、何時相變,如何通過材料顆粒進行相變傳播尚未進行徹底研究。
研究人員采用多長度X射線光譜和三維電子顯微成像技術對充電放電循環期間的典型LMR材料(Li1.2Ni0.15Co0.1Mn0.55O2)進行原位和非原位研究。通過從表面到體積的探測,以及從單個到整個顆粒集合的探測,發現由于LMR材料氧氣的釋放,導致每種類型的過渡金屬陽離子的平均價態持續降低。除了Ni2+/Ni3+,Ni3+/Ni4+,O2-/O-的原始氧化還原電對之外,這種還原還激活了較低電壓的Mn3+/Mn4+和Co2+/Co3+氧化還原對,直接導致電壓衰減。研究還表明氧釋放導致微觀結構缺陷,例如在顆粒內形成大孔,這也將加劇電壓衰減。
此外,還證明在電化學循環過程中降低電壓衰減與改善熱穩定性之間具有一定的相關性。由此通過材料表面改性以具備更好的熱性能穩定性,在循環過程中抵抗電壓衰減時將具有更好的結構穩定性。
圖文導讀
圖1. Li1.2Ni0.15Co0.1Mn0.55O2的電化學性能
圖2.Li1.2Ni0.15Co0.1Mn0.55O2在不同循環次數下不同元素的XAS
圖3.Li1.2Ni0.15Co0.1Mn0.55O2氧化還原的演變過程。(a)不同循環圈數下每種元素的對放電容量的貢獻,(b)由于電子結構變化導致費米能級升高的佐證(c)對于不同的氧化還原電對,Mn和Co將涉及不同的能級。
圖4.Li1.2Ni0.15Co0.1Mn0.55O2的表面降解產生更高的過電位。(a)樣品在不同循環圈數下充電態的PEY O K-edge XAS,(b)第1和第130圈時充(圓圈)放電(曲線)樣品的PEY O K-edge XAS,(c)樣品在不同圈數下的PEY O K-edge XAS,(d)演示Li1.2Ni0.15Co0.1Mn0.55O2活性材料的界面形成和表面重建,以及循環過程中碳添加劑的降解過程。
圖5.材料中直接暴露和隱藏毛孔的EELS圖
圖6.Li1.2Ni0.15Co0.1Mn0.55O2涂有和未涂有AlF3涂層之間的熱穩定性比較。 (a)原位加熱的XRD結果(實驗期間兩種材料均處于充電狀態),表明未涂覆的樣品比涂覆的樣品更早地經歷相變。 R代表菱形相(R3m +),S代表尖晶石相(Fd3m),(b)在原位加熱實驗期間兩種樣品的氧氣釋放情況,表明未涂覆的樣品釋放氧氣所需的溫度低于涂覆的。
Enyuan Hu, Xiqian Yu, Ruoqian Lin, Xuanxuan Bi, Jun Lu, Seongmin Bak,, Kyung-Wan Nam, Huolin L. Xin, Cherno Jaye, Daniel A. Fischer, Kahlil Amineand Xiao-Qing Yang, Evolution of redox couples in Li- and Mn-rich cathode materials and mitigation of voltage fade by reducing oxygen release, Nature Energy 2018, http://doi.org/10.1038/s41560-018-0207-z.

責任編輯:繼電保護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