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研究│起底方型電池裝機量排行內幕
本欄目是針對動力電池數據分析而形成的全新欄目,從數據分析市場,以數據解讀產業,致力于用最真實準確的數據,推動動力電池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年之計在于春,在這萬物復蘇的時節,來看看我國動力電池企業在狗年伊始境況如何?電池中國網前段時間分別分析了圓柱電池和軟包電池,今天來談談方型電池。
方型電池裝機量排位:前三穩定,后位常變
首先從裝機量來看,2018年1-2月裝機量排名前10的方型電池企業如下圖所示:
圖1:2018年1-2月方型動力電池裝機量企業排位及相關情況
數據來源: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研究部整理制作
2018年1-2月方型電池總裝機量為1656.09Mwh,其中排名第一的寧德時代方型電池裝機量為1175.61Mwh,占比70.99%;比亞迪方型電池裝機量為264.20Mwh,占比15.95%;國軒高科方型電池裝機量為178.21Mwh,占比10.76%。前三位合計占比97.70%,方型電池產能集中非常明顯。
方型電池材料主要集中在磷酸鐵鋰和三元,方型電池供應車輛類型在客車、乘用車和專用車領域均有涉及。
對比2017年方型電池裝機量排名前10發生的位置變化,電池中國網發現幾個有意思的現象:
1.前三甲穩固,寧德、比亞迪和國軒在方型電池的地位十分牢固。
2.從第4名到第10名,各企業排位變化十分明顯,蕪湖天弋和哈爾濱光宇均上升4位;力神和中航鋰電均下降4位;億緯鋰能發揮穩定無變化;塔菲爾和天津中聚“闊步”進入前10榜單。似乎有“風水輪流轉”的意味。
就電池中國網長期觀察,方型電池裝機量排位前10榜單未來“前三穩定,后位常變”或成常態。
另外通過電池中國網最新調研活動的反饋,天弋、力信等企業2018年產能持續釋放或成方型電池細分領域黑馬。
提高電池包成組效率是技術關鍵
下面來看看排名前10家方型動力電池企業技術水平如何?從最高單體電池能量密度來對標,我們來看看它對應的車型、電池型號、系統能量密度和材料等情況。
圖2:2018年1-2月方型動力電池裝機量前10企業最高單體能量密度電芯情況
數據來源: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研究部整理制作
單體能量密度按不同材料來看,三元電池最高單體能量密度已達210Wh/kg,寧德時代和塔菲爾均可生產;磷酸鐵鋰電池最高單體能量密度已達154Wh/kg,是蕪湖天弋生產的。
對應的系統能量密度同樣按不同材料看,三元電池包系統能量密度最高為158Wh/kg,不得不說,厲害了塔菲爾!怪不得能從10名開外晉級到第四名!磷酸鐵鋰電池包系統能量密度最高125Wh/kg,蕪湖天弋實力不可小覷!
寧德時代單體能量密度為210Wh/kg的電芯系統能量密度僅為127Wh/kg,為什么單體能量密度最高的電芯系統能量密度反而較低呢?原因就在成組效率,此款電芯成組效率是60%。
為什么高單體能量密度的電池成組效率上不去呢?單體能量密度越高的電池,比能量越大,電池包的安全性、壽命和熱效應就會更不好控制,需要更多的設備來均衡和控制,增加負擔尾大不掉,導致成組效率低。另外,同一款電芯安裝在不同車型上,電池包的系統能量密度也會有所變化,這是為了適應車型,電池包會進行些許的變化所導致的。
相比之下,磷酸鐵鋰電池包中億緯鋰能的成組效率最高,已達86%,磷酸鐵鋰技術成熟,安全性、熱效應等也較三元有優勢,成組效率高也是情理之中!
三元電池包中成組效率最高的是比亞迪,達到了85%,比亞迪是全自產模式,非常有利于提高電池包的成組效率,全產線發展的優勢在此體現無疑!
從整體趨勢來看,方型電池市場穩定,寧德時代、比亞迪和國軒高科三大細分龍頭已經穩固。技術朝著更高單體能量密度發展,目前已達210Wh/kg以上,不過想要獲得更好的應用,各企業需提升成組效率!很顯然,提高空間利用水平、研發更高效的管理系統和電池包結構優化將會成為2018年重點需要突破的關鍵。

責任編輯:繼電保護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