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壓電網: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基礎
隨著國家電網“兩交一直”特高壓工程的正式開工及剛剛結束的APEC會議提出的“一帶一路”經濟帶輸電走廊的建設,未來2~3年特高壓將進入大規模建設階段,特高壓建設不但是擴內需、穩增長的重要手段,而且可以治理霧霾。因此,可以稱特高壓輸電通道為綠色通道。
我國目前已建成“兩交六直”8條特高壓工程,并且全部在今年7月前投入使用。除此之外,國家能源局規劃2014~2017年我國將建設9條防治霧霾特高壓輸電通道,華東、華北和南方三大電網區域都將受益。與此同時,國家電網也著手開展2014~2018年間“五交五直”十條線路工程的前期工作,其中八個工程已經開始前期的采購。
“兩交一直”包括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壓交流、錫盟-山東特高壓交流、寧東-浙江特高壓直流三項工程。總投資683億元,新增變電(換流)總容量4300萬千伏安(千瓦),新建輸電線路4740公里,全部于2016年竣工投產。
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壓工程是華東特高壓主網架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構建特高壓交流受端環網、提高華東電網接納區外電力能力及內部電力交換能力、提升電網安全和技術水平、增強抵御重大事故能力、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具有重要意義。
工程建成后,上海本期新增受電能力300萬千瓦,每年新增受電120億千瓦時,可節約燃煤消費540萬噸,減少地區二氧化碳排放1050萬噸、二氧化硫排放2.5萬噸、氮氧化物排放2.8萬噸,大大改善空氣質量。
水資源匱乏、煤炭供不應求、環保空間有限、土地相對偏少等資源條件成為制約山東電源發展的重要因素。據預測,若繼續保持省外來電750萬千瓦,2015年全省最大電力供應缺口將達到1000萬千瓦,初步預測2020年將達到3700萬千瓦,電力供需矛盾突出。而且按照《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要求,山東省節能減排壓力巨大。
在嚴峻的發展形勢下,特高壓入魯成為保障全省電力安全可靠供應和實現大氣污染防治的“治本之策”。據測算,錫盟—山東特高壓工程投運后,可向山東送電400萬千瓦,年輸送電量220億千瓦時,每年減少省內標煤消耗75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100萬噸、二氧化硫2萬噸,節能減排成效立竿見影。
從內蒙古的角度來看,希望國家能夠加快特高壓的建設,因為內蒙的電力裝機已經達到8400萬千瓦,盡快擴大向外送電的規模,這和它的資源是相適應的。現在國家更大力度地治理霧霾和大氣污染,迫切需要大量的清潔能源來取代傳統的燃煤。電力作為一種特殊的清潔能源,加大對京津冀地區的輸送,對這些地方治理霧霾和大氣污染有直接的作用。
寧浙特高壓直流工程被列為國家“加快推進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12條重點輸電通道建設”項目。作為公司特高壓電網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寧浙特高壓直流工程將促進寧東大型煤電基地的集約開發和規模外送,帶動寧夏地區相關產業快速發展,促進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同時,對于緩解浙江地區電力供需矛盾、保障華東電網安全可靠供電具有重要意義。
該工程在將寧夏的能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同時,可以通過“遠方輸電”減少西北以及中東部的火電廠布局,減少污染排放,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治理大氣霧霾。
為保障能源的永續利用,風電、太陽能發電在未來將成為人類能源利用的主力,風電、太陽能發電在全球范圍內的優化配置將成為必然趨勢。特高壓將用于構建堅強的國家、洲內、洲際電網,以及遠距離、超遠距離、超大容量電力外送和跨國、跨洲骨干通道建設。在未來,特高壓電網也將成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基礎。
當前,“堅決向污染宣戰”已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治理霧霾亟需改善能源結構,加快促進清潔能源利用,也需要優化化石能源的利用結構和布局,這都對跨區輸電提出了更大的需求,作為綠色通道的特高壓輸電線路,還應繼續加快建設。

責任編輯:電朵云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