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新發展理念 聚焦提質增效持續提升發電企業設備運維水平
貫徹新發展理念 聚焦提質增效持續提升發電企業設備運維水平
國家能源投資集團公司
2017年,在集團公司黨組正確領導下,公司系統深入貫徹年度會議精神,圍繞提質增效工作要求,穩步推進各項工作,保證了集團公司系統設備管理工作水平穩步持續提升,取得較好成績。
一、設備管理工作情況
(一)企業基本情況
截至2017年底,集團公司可控總裝機容量14557.4萬千瓦,同比增長261.5萬千瓦。其中火電同比減少77.8萬千瓦,容量占比67.8%,同比降低1.8個百分點;煤電機組中,60萬千瓦及以上等級容量占比50.8%,同比升高0.4個百分點;煤電平均單機容量39.7萬千瓦,同比增加0.2萬千瓦。
2017年,集團公司完成發電量5229.1億千瓦時、上網電量4770.4億千瓦時,均同比增長3.5%?;痣娡瓿砂l電量4095.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水電完成599.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6%;風電完成521.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7.3%;太陽能完成12.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2%?;痣姲l電量中,60萬千瓦及以上等級占52.5%,30萬千瓦等級占39.7%,20方千瓦等級占4.9%,10萬千瓦等級及以下占2.7%。
集團公司平均利用小時完成3726小時,同比升高34小時。其中,火電完成4234小時,同比升高41小時;水電完成3455小時,同比升高86小時;風電完成2049小時,同比升高142小時;太陽能完成1557小時,同比升高27小時。
(二)主要成績
1.安全生產大局保持平穩。
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大力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累計全部火電、16家水電風電企業達到標準,順利完成三年治理目標,現場管理和設備健康水平持續向好;狠抓安全生產風險預控,提煉安全風險六大類內容,明確風電323個風險因素,下發10項防范標準,監督現場作業前嚴格填寫風險預控本,切實提升風險管控能力。根據保電任務和季節特點,組織各類安全檢查463次,集團領導和安監人員參加的有155次;狠抓供熱安全管理,重點針對供熱面積廣、單一熱源企業多等情況,加強督導檢查,嚴格執行零報告制度,及時約談供熱非停企業,強化落實整改。全年未發生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98%的發電企業安全生產無事故,135個大修技改現場“零事故”,269家發電企韭連續安全生產1000天以上,未發生有影響的供熱中斷事件。
2.生產運營指標持續改善。
落實國資委提質增效工作要求,深化生產對標管理,推進整體運行優化,加強可靠性和檢修管理,在煤質、負荷率等指標同比不利條件下,集團公司供電煤耗完成306.8克/千瓦時,同比下降1.7克/千瓦時,居可比企業領先;完成259臺機組檢修,55臺大修機組平均煤耗下降4.5克/千瓦時,69臺機組修后一年內零非停,主要水電機組汛期零非停,風電設備故障小時同比減少42%,65臺火電機組獲全國能效及可靠性對標優勝,均為歷年最優。抓好缺陷治理和技術升級,消除10臺機組存在的重要缺陷,積極推進火電靈活性改造,列入國家能源局試點的東北地區機組深度調峰能力大幅提高。啟動智慧企業建設,召開集團公司智慧企業建設現場會,印發智慧企業建設指導意見,扎實推進試點建設。
3.設備管理工作持續強化。
一是大力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下發全面推進安全文明生產標準化工作指導意見,在火電現場標準化建設基礎上,啟動推進水電、風電、光伏企業現場標準化建設,舉辦4期技術培訓,強化過程管控和驗收管理,對23家企業開展現場督導,完成45家企業現場驗評和58家企業復坪,達到預期目標。加強檢修過程管理,開展26次大修現場督查,促進內部交流和整體提升,全年完成機組大修55臺次,修后煤耗下降4.5克/千瓦時,平均縮短工期5天以上。印發《發電設備完好標準化實施導則》,指導企業制定三年規劃,穩步推進完好標準編制工作。
二是啟動智慧企業建設。印發智慧企業建設指導意見,召開現場會部署相關工作。選定8家試點企業制定方案,落實計劃和資金,扎實推進試點建設。大渡河公司創新成果獲得國資委通報表揚,《智慧企業理論研究與應用實踐》經中電聯專家鑒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三是扎實推進整體運行優化。制定火電整體運行優化指導意見,指導泰州等15臺機組開展優化實驗,“一廠一策”確定方案,統籌推進運行優化,泰州3號機供電煤耗降低2克/千瓦時,庫車4號低負荷工況下煤耗降低4克/千瓦時,氮氧化物排放濃度降低10%以上。安排哈密等11家單位開展節能診斷,深挖供熱潛力,降低機組供電煤耗10克/千瓦時以上。指導東北、湖北等區域合理制定發電計劃,優化電量結構,降低區域供電煤耗2.3克/千瓦時。
四是推進重大項目實施。結合設備治理三年規劃,選用先進成熟技術,推進重大項目實施。組織大同等3家電廠推進汽輪機通流改造,單機供電煤耗降低12克/千瓦時;完成延吉等3家電廠供熱改造,為生產經營創造有利條件;指導東北4家電廠做好靈活性改造,吉林江南調峰能力增加35%,莊河實現18萬千瓦深度調峰目標。
4.綠色發展能力穗步提高。
落實國家環保工作要求,積極推進環保治理工程,截至12月底,共177臺、7466萬千瓦機組實現超低排放,占在運燃煤總裝機的76%,東部地區、京津冀周邊核心區域所屬電廠全面實現超低排放,順利完成國務院環保治理節點任務,超低排放合格率達到99%,建設規模和運行質量保持行業先進。認真推行排污許可管理,加強環保日常監管,104家企業全面實現持證排放,全年未發生有影響的環保事件,煙塵、二氧化硫、氮氯化物排放績效分別下降35%、30%、20%,重要政治活動環境保障工作得到環保部書面表揚。規范碳排放管理,總結了試點情況,印發碳排放管理工作規定,碳市場試點的11家電廠全部完成履約。修訂亞臨界機組通流改造技術路線,同時,針對頻發易發問題制定10項技術規程,出版《火力發電廠金屬技術監督工作手冊》,召開采暖供熱技術研討會,促進技術交流,強化技術儲備。集團5個科技項目獲得中國電力科學技術進步獎,其中,兩個項目獲得科技進步一等獎、一個項目獲得技術發明一等獎??偫砘痦椖?ldquo;燃煤電站污染物治理成套工藝與設備評估”全面啟動實施。
二、工程建設主要項目投運情況
2017年原國電集團新投火電機組1臺35萬千瓦。
三、2018年工作措施
(一)扎實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
一是持續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認真執行集團公司《推進發電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指導意見》等規童制度。進一步完善管理標準、工作標準、技術標準、質量標準、環境標準體系,實現安全管理、操作行為、設備設施和作業環境標準化,提升本質安全水平。
二是認真執行標準化建設三年計劃。突出風電、水電和光伏發電企業缺陷管理和問題治理,避免突擊整治,杜絕大拆大換,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提升機組安全穩定高效運行水平,確保按期實現計劃目標。
三是鞏固標準化建設成果。現場安全文明生產常態化管理。對已驗收通過的發電企業開展復評,對標準化效果出現明顯滑坡的企業提出警告、登記備案并安排專項復評;對復評不合格的企業,取消標準化企業稱號并考核處理。
四是扎實推進檢修標準化工作。圍繞安全、質量、工期管控目標,認真開展檢修標準化,規范高空作業、交叉作業和受限空間作業管理,對修后試驗未達到預期目標的企業從嚴考核。
五是開展設備完好標準化管理。落實集團公司《發電設備完好標準化實施導則》要求。組織企業按照設備完好標準編制三年計劃,開展設備臺帳梳理、完妤標準編寫、建立非完好設備清單等工作,并將設備完好管理納入到企業日常設備管理中。
(二)著力加強節能減排升級改造
深入開展節能減排對標分析,抓好重大工程項目實施,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推進深度節能減排。
一是開展節能減排綜合評估。各區域、各企業要組織對供電煤耗、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等指標進行綜合評估,找準同區域、同類型定位。按照集團公司設備改造技術路線,研究制定達標改造技術方案,結合設備狀況和電力市場形勢,科學編制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
二是抓好重大項目實施。著力推進供電煤耗降幅較大的重點改造項目,采用最新汽輪機通流和結構技術,落實集團公司通流改造技術路線要求,做好相關改造工作。采用先進成熟供熱改造技術,實施低位能或拖動供熱一體化技術改造,提升供熱能力、實現梯級利用、挖掘降耗潛力。加強生物質耦合發電相關政策研究,以安全和效益為目標,審查篩選試點項目,優化方案,有序推動項目實施。
三是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全力推進智慧企業建設專項技術研究工作,做好互聯網+發電廠安全生產管理系統、水電站智能巡檢系統、風電場智能綜合控制平臺等專項技術研發。抓好電廠電熱泵供暖、微氣點火及煙道補燃等火電靈活性技術研究及工程試驗。圍繞發電企業安全管理需求,組織有關企業認真做好防高溫腐蝕納米材料復合涂覆技術、電站高溫部件狀態評估指標體系等技術研究,提高設備安全運行能力。開展福州、泉州供熱優化研究工作。
(三)嚴格設備可靠性管理
一是嚴格執行集團公司發電設備可靠性管理辦法。優化完善生產報表,規范信息報告管理,結合智慧企業建設,積極推進生產信息系統建設,提升集團總部生產信息實時管控能力。
二是堅持“零非停”目標。突出抓好防磨防爆、自動保護、掉焦滅火等關鍵壞節,結合機組實際,制定完善防非停措施和定期工作,逐漸形成防非停工作規范化管理,做到防非停責任明確,內容清楚,指標具體。各級管理人員要開展檢查評價,確保防非停措施落實到位。
三是有效防控供熱機組鍋爐“四管”泄漏。按照集團防止鍋爐滅火、泄漏、腐蝕等相關技術標準要求,抓好“三個必須”:停備必須檢查,每年至少對爐內承壓部件進行一次全面檢查,水平、尾部煙道等部位隨停隨查;查修必須分離,建立一個相對穩定精干的檢查隊伍,分區管理、責任到人、嚴格獎懲,取得實效;檢查必須詳實,對檢查部位、測量數據、檢查人員都要有詳細記錄,進行趨勢分析,做出工作安排。
四是嚴格可靠性考核與管理。設備發生非停及一類障礙,企業分管領導要主持分析會,在分析技術原因、設備原因的基礎上,重點排查管理原因,堵塞漏洞,杜絕以罰代管。對發生重復性質非停和故障損失的加重考核,對機組參數長期超限、解保護運行發生事故或障礙的,要嚴肅追究管理責任。對長時間停備的火電機組發生非停,棄風限電區域的風電機組故障損失高于平均水平,水電機組汛期發生非停及故障等要從嚴考核。
(四)全面深化經濟運行管理
一是優化電量結構。各單位要科學制定肩停方式,合理安排供熱負荷分配,根據機組能效合理調整電量結構,協同區域發電計劃,爭取經濟運行方式,實現整體效益最優。
二是優化機組調度。各單位要制定完善考核管理辦法,做好“兩個細則”運行考核相關工作。要積極跟蹤和采用先進實用技術,重點優化機組一次調頻、AGC、深度調峰等調節性能,實現機組低負荷運行時段正常供熱,爭取電量獎勵和輔助服務補償最大化。
三是深化供電煤耗對標工作。完善多維度、多層次的對標管理體系,修訂完善供電煤耗對標管理辦法和折算煤耗計算標準,建立問題發現機制,堅持問題導向,堅持標桿引領,研究加強低負荷工況能耗對標,推動環保脫硫、鍋爐制粉等短板系統或薄弱環節開展專項對標,細化完善生產小指標對標。
四是推進火電整體運行優化。重點開展環保設施經濟運行和機組低負荷經濟運行工作。超低排放改造和火電機組靈活性改造后機組整體廠用電率及煤耗不同程度增加,組織協調電科院、基層單位和設備廠家研究分析降低機組能耗水平的措施和解決辦法,確保符合環保排放、電力調度、設備安全以及節能降耗的整體要求。
(五)提升環境保護管理能力
健全環保管理體系,加強環保應急管理和碳排放管理,提升企業全面環保能力。
一是健全環保管理儺系。落實國家排污許可制、環境保護稅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新政策要求,修訂相關環保管理制度,做好管理對接和人員培訓,適應不斷調整的國家要求和工作規則。
二是強化環保應急管理。加強重污染天氣、突發環境事件等的應急管理,抓好環保數據實時監控,認真做好中央環保督查、省級環保巡查迎檢工作,確保不出現環保通報或處罰等情況。三是加強碳排放管理。加強碳排放管理能力建設。學習掌握國家碳排放交易管理法律法規,總結試點經驗,建立完善集團公司碳排放管理制度,建立三級管理體系和專業化服務機構。開展碳排放管理和碳資產經營培訓,提高減排意識,掌握碳檢測、核查、報告、交易、履約等程序要求。

責任編輯:繼電保護
-
曹志剛:我們期待風電成為中國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風電,能源,主力能源 -
張鈞:未來配電網內涵特征與發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電網,智能配電網,智能配電網建設研討會 -
習近平:持續增強電力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
2020-11-02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
-
曹志剛:我們期待風電成為中國的主力能源
2020-11-17風電,能源,主力能源 -
張鈞:未來配電網內涵特征與發展框架研究
2020-11-03配電網,智能配電網,智能配電網建設研討會 -
杜祥琬:創新觀念,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
2020-09-28能源,創新,觀點
-
PPT丨王繼業:電力系統儲能發展與挑戰
2020-10-14儲能,電力儲能,儲能應用 -
奮斗姿態書寫人生底色 銀隆儲能“小哥哥”的職場進擊姿勢
2020-10-12銀隆新能源,儲能,新能源汽車 -
鄒驥:通過發展清潔能源 提高中國公信力
2020-06-28鄒驥,清潔能源,綠色低碳能源
-
習近平:持續增強電力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
2020-11-02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 -
重磅 | 發改委發文7月起電價降5%
2020-06-29國家發改委,企業,用電成本,電費 -
李克強:放寬配售電業務市場準入 推動建立市場決定能源價格機制
2019-10-12配售電業務市場準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