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丨我國地熱能產業駛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是當今時代主題之一。面對國際地熱能開發利用熱潮和國內對清潔能源的巨大需求,我國地熱能開發利用在“政產學研”的共同努力下實現了快速發展,地熱能勘探、開發及利用技術持續創新,地熱能裝備水平不斷提高。
但,必須正視的是我國地熱能利用仍處在起步階段,發展地熱能任重道遠。日前,2018年能源大轉型高層論壇發布《中國地熱能發展報告(2018)》白皮書,明確了我國地熱能發展思路,闡明了地熱能發展戰略與政策取向。
我國地熱產能體系已顯雛形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我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完成全國地熱能資源調查,對淺層地熱能、水熱型地熱能和干熱巖型地熱能資源分別進行評價。結果顯示,我國大陸336個主要城市淺層地熱能可采資源量折合7億噸標準煤,可實現供暖(制冷)建筑面積320億平方米,其中黃淮海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最適宜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
記者梳理《中國地熱能發展報告(2018)》白皮書發現,我國淺層地熱能利用、水熱型地熱能利用和干熱巖型地熱能利用可以分別用快速發展、持續增長和剛剛起步來形容。
我國淺層地熱能利用起步于20世紀末,2000年時利用淺層地熱能供暖(制冷)建筑面積僅為10萬平方米,受綠色奧運、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等多種因素影響,淺層地熱能利用快速發展,到2017年底,我國地源熱泵裝機容量已達2萬兆瓦,年利用淺層地熱能折合1900萬噸標準煤,實現供暖(制冷)建筑面積超過5億平方米。
我國水熱型地熱能直接利用近10年來,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長。1990年我國水熱型地熱能供暖建筑面積僅為190萬平方米,2000年增至1100萬平方米,到2015年底全國水熱型地熱能供暖建筑面積已達1.02億平方米。
我國干熱巖型地熱能利用起步較晚,2012年科技部設立國家高新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開啟了我國關于干熱巖的專項研究。2013年以來地質調查局與青海省聯合推進青海重點地區干熱巖型地熱能勘查,2017年在青海共和盆地3705米深處鉆獲236℃的干熱巖體,這也是我國在沉積盆地區首次發現高溫干熱巖型地熱能資源。
與此同時,我國地熱能勘探技術不斷成熟,從20世紀90年代后期至今,我國將石油鉆完井技術工藝與地熱能工程施工結合,大大提高了鉆井效率,縮短了建井周期。其代表作有:西藏羊八井、肯尼亞、土耳其等多口300℃以上的高溫地熱井。
此外,我國地熱能開發利用技術亦不斷突破,其中熱泵技術快速發展,形成了適合我國國情的大型地源熱泵、高溫熱泵和多功能熱泵系統,其主要技術與裝備已基本實現國產化。積極探索地熱能階梯利用技術,并在京津冀和東南沿海地區初步建立發電、供暖二級地熱能梯級開發利用示范基地。
我國地熱能發展面臨諸多因素制約
近年來,我國地熱能產業取得長足的進展,地熱能行業管理體制和政策也在不斷完善,但是與光伏、風電等這些新能源品種相比,地熱能開發利用還有差距,面臨諸多制約因素,存在產業發展不充分不協調問題。
《中國地熱能發展報告(2018)》白皮書明確指出,一方面我國對地熱能資源勘查評價和科學研究不充分,迄今為止進行過兩次全國性地熱能資源評價,僅對少數地熱田進行了系統勘查,研究基礎薄弱,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明顯,以實測大地熱流數據為例,我國只有1230個,而美國已經達到17000多個。
第二方面是我國對地熱能產業發展初期扶持的政策不充分。具體表現在地熱能相關的財稅法律規定可操作性差、對地熱能開發利用的優惠力度不足、補貼模式不科學,支持方式有待完善等。
第三方面是地熱能產業發展不協調。主要表現在地熱能勘查評價精度與開發利用發展速度不協調、科技創新與地熱能大規模開發利用不協調、地熱能項目開發與城市總體規劃不協調等。
第四方面是我國地熱能資源管理制度不協調。目前,我國現行法律體系中“地熱”受3個法律管控,即《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但均沒有準確把握地熱能的基本屬性,法律適用性和可操作性亟待解決。
我國地熱能發展要走“高質量”路線
我國《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我國地熱能年利用量折合7000萬噸標準煤,在一次能源消費總量中占比將達1.5%左右,“十三五”時期地熱能利用增量將占非化石能源增量的三分之一。
2018年1月,國家能源局發布《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0)》,進一步加快優化能源結構,防治大氣污染,應對氣候變化,發展綠色產業的腳步,而全面統籌地熱能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是其中尤為重要的一環。
“高質量發展就是要加快推進地熱能由單一粗放的低效傳統產業發展為真正的高新產業。”中國科學院院士汪集暘建議要盡快摸清我國地熱能資源家底,以華北、松遼、江漢、鄂爾多斯、蘇北等盆地(平原)為重點,盡快查明水熱型地熱田的地質條件、熱儲特征、地熱能資源的質量和數量,為合理開發利用提供數據;要攻關地熱能勘探開發利用關鍵技術,比如深井的換熱技術、砂巖熱儲的經濟回灌技術等;可以先行先試培育地熱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區,目前我國正在打造“雄安模式”,還有北京城市副中心淺層地熱能集群化利用示范區、共和干熱巖型地熱能勘查和試驗性開發工程、地熱能特色小鎮等。他強調,要出臺優惠政策支持地熱能發質量發展,建立完善地熱能的管理和監管體制機制,只有各方共同“政產學研用”,才能真正實現地熱能產業鏈一條龍發展。
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副總工程師王貴玲談道,我國要打造地熱能開發利用的“雄安樣板”,要滿足8個方面的指標:一是規模化,二是保持水量的可持續性,三是保持熱量的可持續性,四是保持技術的先進性,五是提高供暖的相對比例,六是優化配置,七是保證地熱開發的經濟性,八是實現資源開發利用管理的區塊化、數字化、智能化和可視化。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國地熱能資源基礎雄厚,市場空間廣闊,發展趨勢良好,作為朝陽產業,必將迎來更明媚的明天。

責任編輯:售電小陳
-
重新審視“雙循環”下的光伏行業
2020-11-02光伏行業,光伏技術,光伏出口 -
能源轉型進程中火電企業的下一程
2020-11-02五大發電,火電,煤電 -
國內最高額定水頭抽蓄電站2#引水上斜井滑模混凝土施工順利完成
2020-10-30抽水蓄能電站,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水力發電
-
能源轉型進程中火電企業的下一程
2020-11-02五大發電,火電,煤電 -
資本市場:深度研究火電行業價值
2020-07-09火電,火電公司,電力行業 -
國家能源局印發2020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從嚴控制、按需推動煤電項目建設
2020-06-29煤電,能源轉型,國家能源局
-
高塔技術助力分散式風電平價上網
2020-10-15分散式風電,風電塔筒,北京國際風能大會 -
創造12項世界第一!世界首個柔性直流電網工程組網成功
2020-06-29?清潔能源,多能互補,風電 -
桂山風電項目部組織集體默哀儀式
2020-04-08桂山風電項目部組織
-
國內最高額定水頭抽蓄電站2#引水上斜井滑模混凝土施工順利完成
2020-10-30抽水蓄能電站,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水力發電 -
今后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區內不再審批和新建小水電站
2020-06-29小水電,水電站,水電 -
3.2GW!能源局同意確定河北新增三個抽水蓄能電站選點規劃
2020-06-29抽水蓄能,抽水蓄能電站,國家能源局
-
重新審視“雙循環”下的光伏行業
2020-11-02光伏行業,光伏技術,光伏出口 -
官司纏身、高層動蕩、工廠停產 “保殼之王”天龍光電將被ST
2020-09-11天龍光電,光伏設備,光伏企業現狀 -
央視財經熱評丨光伏發電的平價時代到了嗎?
2020-08-24儲能,光伏儲能,平價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