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重點攻堅風電消納難題
國家能源局近日公布的《2017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了今年能源工作的目標、任務,同時也給今年風電發展定下基調。
根據《意見》,我國將圍繞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著力解決棄風、棄光、棄水等突出問題,促進電源建設與消納送出相協調,提高清潔低碳能源發展質量和效益。我國將穩步發展風電,推進風電項目建設,年內計劃安排新開工建設規模2500萬千瓦,新增裝機規模2000萬千瓦。
風電將保持穩定增長規模
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大力發展以風電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已經成為全球共識。我國承諾,到2020年實現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到2030年達到20%左右。
據業內人士測算,按照目前不同可再生能源電力的平均利用小時數計算,屆時風電的并網裝機規模至少要達到2.1億千瓦。
然而要更好地實現上述指標,就必須保持合理的可再生能源開發規模。正因如此,《意見》明確將穩步推進風電項目建設,年內計劃安排新開工建設規模2500萬千瓦,新增裝機規模2000萬千瓦,并扎實推進部分地區風電項目前期工作,項目規模2500萬千瓦。在保證新增風電規模的同時,《意見》再次明確將中東部和南方地區作為我國“十三五”期間風電持續規模化開發的重要增量市場。
無獨有偶,記者梳理中國風能協會近日發布的相關報告發現,2016年我國西北、華北、華東等六大區域的風電新增裝機占比較2015年已經出現了明顯變化。
華東、中南地區2016年新增風電裝機占比分別較2015年分別增長了7%和4%。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西北地區的風電新增裝機占比已經由38%降至26%,降幅頗為明顯。業內專家預計,“十三五”期間我國中東部和南方地區低風速風場投資占比將有望進一步加大。
妥善解決產業頑疾
雖然我國風電取得的成績可圈可點,但業內人士坦言,目前仍存在著諸如棄風限電、補貼資金不足和發放不及時等問題,影響著未來五年的產業發展。
據國家能源局早前發布的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棄風率雖較之以往有明顯改善,但全年棄風電量仍達到497億千瓦時,部分棄風較為嚴重的地區棄風率達到43%左右。
針對上述問題,我國能源主管部門將調整能源結構作為主攻方向,有扶有控,針對行業頑疾開出一劑劑良方佳藥,確保行業健康持續發展。
此次《意見》就明確指出,將重點解決棄風問題,嚴格控制棄風限電嚴重地區新增并網項目。
在背景下,記者了解到,繼去年我國建立風電投資監測預警機制后,近日,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關于2017年度風電投資監測預警結果的通知》,結果顯示6省區為2017年風電開發建設紅色預警區域,分別為:內蒙古、黑龍江、吉林、寧夏、甘肅、新疆(含兵團)。這也就意味著上述省份將不得核準建設新的風電項目,并要采取有效措施著力解決棄風問題。
此外,針對日益擴大的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3部委還聯合發布了《關于試行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及自愿認購交易制度的通知》,標志著我國綠色電力證書制度正式試行。
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常務副主任、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易躍春表示,目前先行試點綠證自愿認購交易,一方面可以補充財政補貼資金來源;另一方面也可以為綠色電力證書強制配額交易的證書核發、交易組織、資金監管等工作積累經驗,為未來可再生能源強制配額交易奠定工作基礎。此觀點與國網能源研究院新能源與統計研究所所長李瓊慧不謀而合。在李瓊慧看來,國外目前已有類似綠證資源交易制度,但以此作為解決新能源消納問題的主要途徑短期存在一定難度。李瓊慧認為,如果引導好,對于解決新能源補貼不足,確保新能源持續發展可以發揮較好作用。這對于破解當前新能源只能通過發電權交易,降電價實現大用戶直供導致盈利水平過低難題具有重要意義。
加快海上風電開發利用
目前,海上風電項目的經濟性正在日益顯現。今年1月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發布的相關數據報告顯示,海上風電已經成為可再生能源領域中的一匹黑馬,僅2016年就吸引到近300億美元的投資,同比增長約40%,創歷史紀錄。
正因如此,各國對發展海上風電不再持觀望態度。記者留意到,此次《意見》也再次明確,未來我國將加快海上風電開發利用。
事實上,根據風能協會發布的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154臺,容量達到59萬千瓦,同比增長64%。
截至2016年末,我國海上風電機組供應商共10家,累計裝機容量達到15萬千瓦以上的機組制造商為上海電氣、遠景能源、華銳風電、金風科技這四家企業,海上風電機組裝機量占海上風電裝機總量的90.1%,上海電氣以58.3%的占比拔得海上風電機組供應量頭籌。
隨著行業穩步發展,在取得成績之余,海上風電存在的各種發展瓶頸也不容忽視。
“目前海上風電規模化應用條件初具,但還有海上機組技術與可靠性、海上風電場設計、海上風電工程等多個方面需要進一步完善。”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在早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首先,我國政策環境有待進一步完善,例如牽涉多個部門的海域征遷等方面的協調,環評和核準周期被拉長;其次,目前我國海上風電機組和安裝船等設備雖自主能力進一步加強,但還是主要依賴進口,國產化程度相對較低;再次,就是居高不下的海上風電成本,目前我國近海風電項目投資成本仍為陸上風電的近2倍,從目前電價水平來看仍對投資者缺乏吸引力;最后,國內海上風電開發、設備制造、施工和運維等企業大多都是從陸上風電起家,部分企業仍沿用陸上風電的管理辦法,而難以真正適應海上風電發展需要。
國家能源局早前發布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2020年前海上風電開工建設1000萬千瓦,確保建成500萬千瓦的目標。在業內專家看來,若想完成上述目標,除繼續大力發展江蘇、浙江和廣東等沿海省份的海上風電之外,還需繼續合理優化產業發展布局,進一步探索上海、天津等省份的資源。與此同時,我國還需要大力推動在設備制造、建設施工、運行維護等方面的創新以及相關標準體系的進一步完善。

責任編輯:電改觀察員
-
重新審視“雙循環”下的光伏行業
2020-11-02光伏行業,光伏技術,光伏出口 -
能源轉型進程中火電企業的下一程
2020-11-02五大發電,火電,煤電 -
國內最高額定水頭抽蓄電站2#引水上斜井滑模混凝土施工順利完成
2020-10-30抽水蓄能電站,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水力發電
-
能源轉型進程中火電企業的下一程
2020-11-02五大發電,火電,煤電 -
資本市場:深度研究火電行業價值
2020-07-09火電,火電公司,電力行業 -
國家能源局印發2020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從嚴控制、按需推動煤電項目建設
2020-06-29煤電,能源轉型,國家能源局
-
高塔技術助力分散式風電平價上網
2020-10-15分散式風電,風電塔筒,北京國際風能大會 -
創造12項世界第一!世界首個柔性直流電網工程組網成功
2020-06-29?清潔能源,多能互補,風電 -
桂山風電項目部組織集體默哀儀式
2020-04-08桂山風電項目部組織
-
國內最高額定水頭抽蓄電站2#引水上斜井滑模混凝土施工順利完成
2020-10-30抽水蓄能電站,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水力發電 -
今后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區內不再審批和新建小水電站
2020-06-29小水電,水電站,水電 -
3.2GW!能源局同意確定河北新增三個抽水蓄能電站選點規劃
2020-06-29抽水蓄能,抽水蓄能電站,國家能源局
-
重新審視“雙循環”下的光伏行業
2020-11-02光伏行業,光伏技術,光伏出口 -
官司纏身、高層動蕩、工廠停產 “保殼之王”天龍光電將被ST
2020-09-11天龍光電,光伏設備,光伏企業現狀 -
央視財經熱評丨光伏發電的平價時代到了嗎?
2020-08-24儲能,光伏儲能,平價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