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中國的家庭電壓是220v
為什么中國的家庭電壓是220v
源自美國
還是要從交直大戰的那兩位主人翁說起。在電力使用的早期歷史中,愛迪生(Thomas Edison)的通用電力公司首先在美國使用110V電壓為客戶供給直流電。而后幾年,特斯拉(Nikola Tesla)發明了3相的240V交流電,但出于安全考慮他也把電壓降低到了110V,并最終在西屋電氣公司(Westinghouse)的資助下,他的交流電體系成為了美國的供電標準。因為美國采用的是英制單位(12進制),為計算方便,標準確定為110V/60Hz的規格。
成于歐洲
商用交流電大獲成功之后,歐洲迅速引進了交流發電、饋電技術。歐洲除英國外均使用公制單位(10進制),為計算方便將頻率改為了50Hz。后因110V電壓較低,同功率下,比220V時電流大,用銅多,電網傳輸損耗較大,所以當時處于歐洲壟斷地位的德國AEG公司主導將電壓規格改為了220V。此電壓規格由110V倍壓而來,技術改造相對最簡單,于是在歐洲國家就形成了220V/50Hz的交流電網標準。因為二戰后歐洲還沒有太多的電力設施和用電設備,所以這次改變成本并不是很大。
后來,美國也考慮改用220V來提供市電,但是隨著家庭中適配110V電壓的家用電器增多,已經錯過了最佳時機。如果強行更改電壓規格,不僅會淘汰大量現役電器和設備造成太大浪費,相信也會搞的民怨載道。最后妥協的方案是:220V電力進入家庭后再分為110V來給大部分電器供電,像電爐、電烘干機等大功率電器則用220V。
用在中國
由于中國歷史原因,電力出現在中國的半殖民時期,最早的交流電網并沒有統一的標準,只是局部的小型電網,設備由各發達工業國提供,規格自然五花八門。 1949年以后,中國的工業化全面轉向蘇聯模式,電網建設也遵照蘇聯標準,而蘇聯采用的也是歐洲標準,于是220V/50Hz最終定為中國的電網標準。其中,由于歷史遺留問題,建國后東北地區及上海市的部分原租界地區,用的仍是110V電壓標準,直到上世紀60年代后期,才統一使用220V電壓。
現在看來,我國選用220V/50Hz作為市電標準是完全正確的,主要是因為:
(1)輸送同樣的功率,220V比110V損耗少;
(2)電壓提高一倍,可以節省導線截面積一半的輸電線;
(3)考慮實際線路干擾和損耗,高電壓傳輸的距離更遠;
(4)220V的市電是50Hz,與110V 頻率60Hz相比較,電動機功率體積比更小,能節約很多制造電機的材料。

-
陜西開展2023年8月售電公司履約保函、保險滾動退補工作
2023-09-07售電公司履約保函 -
重慶公布新增注冊電力用戶名單
-
2家發電企業在山東電力交易中心注冊生效
2023-08-30山東電力交易中心
-
云南電力交易月報(2023年8月)
2023-08-25云南電力交易 -
2023年二季度山西電力市場信息:上半年省內交易累計成交電量129338億千瓦時
2023-08-11山西電力市場 -
廣東電力交易中心:2023年8月1日南方(以廣東起步)電力現貨市場結算運行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