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融合重現繁榮
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是世界上最繁榮的城市,東方排名第一的大都會(超過當時東京)。無數創業家的傳奇發生在這里,無數的超級富豪產生在這里,是百年上海絕代繁華的記憶。今天,上海懷揣歷史的沉淀,站在現代化
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是世界上最繁榮的城市,東方排名第一的大都會(超過當時東京)。無數創業家的傳奇發生在這里,無數的超級富豪產生在這里,是百年上海絕代繁華的記憶。今天,上海懷揣歷史的沉淀,站在現代化的新舞臺上。
在現代化背景的城市競爭中,綜合能力早已取代單一指標成為評價城市競爭力新的坐標。從兩化融合大力推進,直至兩化深度融合新要求的提出,工業與信息化的融合發展在近兩年中顯示出了不同于以往的創新能力。作為中國的經濟、交通、科技、工業、金融、貿易、會展和航運中心,在城市現代化進程中,上海的謀劃頗具新意。
現代化中的企業進程
2011年,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與市國資委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上海市國資國企信息化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國有企業信息化工作明確了具體要求。同時,對接智慧城市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新興信息技術應用,在產業智能化、高新技術產業化、三網融合、物聯網、云計算等領域的專項發展意見或規劃中都體現了兩化融合的內容。
工信部信息化推進司副司長董寶青認為,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是我國在信息化歷史機遇面前作出的回答。對于兩化融合,理論界有不同的理解,有信息社會角度、生產力角度、工業革命角度、工業體系角度、工業活動角度、微觀應用角度,等等。從哲學和方法論的角度看待兩化融合,“融合”就是工業化和信息化合二為一,兩大歷史進程匯為一股潮流,而融合是為了創新和升華,是生物級的反應,而不是物理或化學級的反應。也就是說,融合的產物既有工業化的優點、又有信息化的優點。工業化的優點是大規模生產、標準化生產、自動化生產、機械化生產,信息化的優點是個性化生產、精確化生產、智能化生產。如果我們的產業能同時具備工業時代的特點和信息時代的優點,那么我們的融合是成功的。
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劉健曾表示,“十二五”是上海建設四個中心、實現四個率先的關鍵時期,更是探索新型工業化道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實現產業轉型發展的攻堅階段。為此,上海一方面要按照國家兩化深度融合的總體要求,繼續深化信息技術在經濟發展各個領域的應用,另一方面將在上海經濟發展和信息化建設的基礎上全面啟動建設以數字化、網絡化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的建設。這樣看似簡單的描述,事實上將上海的現代化發展路徑說的很清楚了。
結合上海的《意見》,就為屬于上海的兩化融合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意見》對于國資國企的信息化工作進行了詳細描述,兩部門兼顧信息化與國資國企企業的特點給出了聯合意見:立足企業,從企業自身出發,突破個體局限形成群體上的提升是一大關鍵。同時《意見》對于企業該從哪些方面進行改變和突破也給出了較為詳細的指導。
例如:要求國資國企建設一體化信息系統平臺,分類推進系統應用。并詳細指出,在國有企業集團層面建立一體化信息系統平臺,實現與所屬單位互聯互通,強化集團本部的信息化管控能力。在國有企業集團統一規劃的基礎上,分步開發基于一體化平臺的綜合管理信息系統、主營業務信息系統、電子商務系統和辦公系統,覆蓋企業管理、主業運營的各項業務,實現資金、資產、工程項目、采購、電子商務、科研開發、物流、人力資源等方面的應用。實現對所屬企業戰略實施進程全面、科學和集中管控。推廣應用主營業務信息系統,實現主營業務自動化、智能化、網絡化。根據企業實際,建設網上集中招標采購等業務應用系統;支持建設以產業鏈為基礎的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推進企業間電子商務應用,為中小企業應用提供服務。
仔細研讀這項《意見》能夠發現,描述中對于企業如何建立一體化信息平臺以及平臺的應用方向作出了分析。指導、幫助國資國企在規劃企業一體化信息系統平臺時的思路。按照董寶青的思路,這要求上海的兩化融合必須同時具備工業化與信息化的優點。更值得一提的是,《意見》在最后特別指出要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
事實上,這樣的結尾并非空穴來風,也不是隨意而為。早在2012年6月發布的《2011年度上海市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水平指數報告》中,評估結果顯示,2011年上海市“兩化融合”發展水平指數為75.53,處于部分融合階段。其中,大型企業得分為74.39,中小企業得分為65.84。同時,根據“兩化融合”階段模型劃分,上海“兩化融合”發展水平整體處于部分融合階段(初步融合階段為30分-50分,部分融合階段為50-80分,深度融合階段為80分以上),具備深度融合的基礎。其中社會“兩化融合”得分為86.75,已經達到深度融合標準;大型企業得分為74.39,具備向深度融合發展的基礎;中小企業得分為65.84,距離深度融合仍有較大差距。
中小企業信息化水平跟不上,讓上海在兩化融合進展工作中發了愁。上海市互聯網經濟咨詢中心主任蔡偉杰當時就此分析結果表示,上海“兩化融合”發展目前處在部分融合階段,“中小企業信息化投入不足,中小企業信息化水平較低的主要原因,也是制約上海兩化融合發展的瓶頸問題。”
于是從國資國企出發的《意見》也必須兼顧中小企業,畢竟在融合的過程中,任何一方力量都不能掉隊,組織者更不能掉以輕心。
解決“全面”的問題
“在每一個歷史關鍵時刻,必須抓住那個時代最重要的歷史進程。在當代,就是信息化進程。信息化就是當今時代的大潮流、大趨勢,全面影響經濟、社會、文化各個方面各個領域的發展。當前,我們面對新一輪信息技術變革的浪潮,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智能終端的興起,推動著工業領域出現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浪潮,智能工業、工業4.0成為新的趨勢。很多領導、專家都曾指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核心就是信息化。在中華民族崛起的關鍵時期,我們要靠信息化加工業化,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實現轉型升級,成為經濟強國。”同樣,將董寶青的分析放置在一個城市中,就要求全社會各個方面的協調發展,才能打造現代化上海。
為了彌補中小企業信息化短板,上海按照國家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精神,改變了傳統的政府專項“點對點”支持模式,重點培育了一批面向中小企業提供信息化共性服務的平臺,信息化對中小企業發展的促進作用逐步顯現。如啟動實施了推動電子商務企業創新發展、推動中小企業應用電子商務的“雙推”工程,通過政府補貼、平臺讓利、企業自負各一點的方式推動了7000余家中小企業應用電子商務。加強“上海中小企業”網站和“企業呼聲直通車”熱線的公共服務功能,中小企業通過網站或熱線即可完成政策咨詢、項目申報、數據報送等工作,拓展了政府服務中小企業的渠道和途徑。上海電信商務領航面向中小企業提供高速上網、企業總機等增值服務,降低了中小企業信息化應用成本。
來自上海市經信委的消息稱,兩化融合工作一方面要與國家產業發展重大戰略部署相銜接,與當地產業特色相結合;同時還要立足企業,企業是兩化融合的主體,兩化融合要抓出實效,必須激發企業的積極性。如今,上海的兩化融合工作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進入“十二五”階段,上海的兩化融合指數從2010年的72,提高到了85。在2013年工信部網站上公布的上海市兩化融合工作成效中,對于企業在兩化融合工作中發揮的作用也進行了肯定。
隨著兩化融合的深入推進,信息技術在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關鍵環節、重點領域和骨干企業得到推廣應用,帶動了上海工業由數量規模型向品牌效益型、由粗放管理向精細管理、由傳統制造向先進制造轉變,促進了產業協同和可持續發展。除了著重推進企業在兩化融合工作中的作用。在推進企業信息化重大項目建設同時,上海還著力激發社會各方的積極性,建立廣泛深入的兩化融合的合作機制,逐步形成全市推進合力。如,推進產學研結合方面,從不同領域與環節支撐兩化融合相關研究和實踐。在長三角合作框架下,推進與江蘇、浙江等地兩化融合方面的合作,加強了企業間交流。
在現代化歷史的進程中,全球化、工業化、信息化無一不是伴隨著產業的調整和城市的興衰。隨著兩化融合的深入推進,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涌現出新的歷史機遇。在信息化的助力下,工業對市場感知更敏銳,以個性化訂單驅動的新制造、新服務正在構建起信息驅動、知識驅動、個性化訂單驅動的全新制造模式。工程機械、汽車、輪船、機床、家電等領域,產品信息化浪潮興起,高度依賴網絡化,依靠ICP創造更多附加值。兩化融合的宗旨是利用信息化技術為企業生產、管理提供更多先進的方式方法。其因果關系無外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之精髓。上海擁有眾多優秀傳統企業,寶鋼、上海家化、上汽集團……這些不同行業的典范在智能生產方向創出了屬于自己的新模式,也造就了現代化的上海。在融合中,今天的上海擁有的不只是繁榮,還有更多來源于信息化的生命力。

責任編輯:葉雨田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5大重點任務11個重點細分 河北加快構建省級能源大數據中心
-
能源互聯網注入數字經濟新動能 電力大數據實現更多價值
2020-07-21能源互聯網,電力大數據,電力企業 -
中國首個100%利用清潔能源運營的大數據產業園投運
2020-07-21清潔能源,清潔能源消納,青海
-
探索大數據 區塊鏈實現與能源互聯網良好契合
2020-06-09區塊鏈,電力行業,能源互聯網 -
基于區塊鏈的含安全約束分布式電力交易方法
-
區塊鏈在能源交易與協同調度的應用前景:提升電力交易的自由度和實時響應效率
2019-11-04區塊鏈在能源交易與協同
-
5大重點任務11個重點細分 河北加快構建省級能源大數據中心
-
中國首個100%利用清潔能源運營的大數據產業園投運
2020-07-21清潔能源,清潔能源消納,青海 -
大數據產業園四處開花
2019-03-05大數據產業園
-
能源互聯網注入數字經濟新動能 電力大數據實現更多價值
2020-07-21能源互聯網,電力大數據,電力企業 -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六盤水市市長李剛:借力大數據綜合試驗區 建設六盤水5G示范城
2020-05-27大數據,5G,電力,六盤水,物聯網 -
融媒體平臺建設及縣域融媒體平臺軟件系統
2019-04-03融媒體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