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北方城市清潔取暖新機制:以熱電聯產為主 融入多能互補和可再生能源供熱
在推進清潔取暖工作的進程中遇到了哪些實際困難?如何調整?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 白 泉
清華大學建筑節能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 鄭忠海
國網北京經濟技術研究院研究員 王新雷
河南省鶴壁市住建局副局長 程昌林
新疆烏魯木齊市達坂城區副區長 王永強
程昌林:清潔供熱的提出為北方冬季取暖制定了大方向,但對于選擇哪種路徑、具體如何實施很迷茫。當時首先選擇了“雙替代”(“氣代煤”和“電代煤”)路線,然而結果并沒有達到預期。經過一年的摸索,得出了“因地制宜是第一準則”的結論。
此外,還總結了五點經驗:一是無論城市還是農村,不主張推廣天然氣供熱,原因是天然氣氣源不足,成本較高且存在安全隱患;二是不宜推廣直熱式,我們當地電價高,耗電量過大,百姓承受能力有限;三是農村地區不宜推廣集中式供熱,農村地區住戶分散、投資大,資金回籠期長,農村百姓的認可度低;四是在補貼機制方面,減輕補貼負擔,補初裝但不補運行;五是農村清潔取暖要考慮到運營服務,不只是做一個平臺,而是把供熱當做一個服務系統。我們的方法是請設備商帶一個團隊,或者跟本地團隊合作,輔助運營商工作——對接縣區、進行入戶宣傳、發動調研、方案設計、搭建數據管理平臺……
此外,如何以統一的協調機制做好清潔取暖工作,將理念、方法切實貫徹和落實也是問題之一。舉例來說,從現在招標公告可以看出,各地做法不同,有的以市為單位,有的把主要工作重心放在縣區或鄉鎮,各有優劣,怎樣才能最有效達到目的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王永強:每個地方遇到的困難千差萬別。我談談達坂城的情況。
首先由于氣候條件的差異,供熱需求各不相同。以達坂城為例,那里年平均氣溫只有6.3攝氏度,平均冬季溫度是零下14.6度,極端低溫是零下30.9度,歷史上最低溫度零下41度。低于10度的溫度全年三個月左右,低于20度在兩個星期左右,因此空氣源熱泵在達坂城并不適用,它難以適應寒冷天氣。
其次,人口密度不同,集中和分散程度不一,也要有所區別。達坂城面積有4795平方公里,人口僅6.3萬人,地廣人稀,屬于城鎮分散區,因此,針對新建的住宅小區可以選用熱效率較好的集中式地源熱泵,但對老舊的農牧民房屋,還是用電鍋爐替代原來的燃煤鍋爐較為可行。
再次,還要考慮到該地的基礎設施及服務條件,雖說“宜氣則氣,宜電則電”,但基礎設施能否達到標準水平,也是關鍵。各地區的資源稟賦不一,針對不同地區的具體情況需要采用不同的清潔取暖方式、不同的政策,以及不同的技術路線,這才是“宜”。
北方清潔供暖工作如何破解區域優化統籌欠缺的難題,使之更為科學?
王新雷:談到未來如何破局,我覺得首先需要一個機構部門把這件事統籌起來。
長期以來,我國的熱和電都是分開的,發展到現在,情況已經十分復雜,除了提倡的熱電聯產以外,又開始融入多能互補和可再生能源供熱以及多能源協同。在以一把手工程為特點的現行組織下,催生出更好的機制體制,比如短期聯席工作機制,把整個熱、電、可再生能源等多種供熱方式協同起來,突破城市規劃,突破土地,以及各種項目管理的界限和壁壘。據我個人判斷,個別城市離這種模式為期不遠,很多城市已經走的非常靠前,針對新的要求,將來一定會在規劃、水平、思想上再上一個臺階。
白泉:冬季清潔取暖工作最主要的矛盾在于怎樣使用能源。這就牽扯到上游如何供能,中游如何優化、提高熱力管網、電力管網、電力輸配能力,下游怎樣做好建筑保溫、隔熱。
目前,我們把重點放在了上游和中游,特別是上游,反而忽視了下游,出現著力不夠、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
農村清潔供暖要將房子的保溫隔熱改造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只有這方面做好了,才可以實現更加經濟的解決路線,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及分配。并且,在開展前期工作時,還要做好大量的基礎數據收集工作,如建筑面積、周邊資源分布情況、氣候條件、居民生活習慣等,“摸清家底”才有助于我們做好工作。
長期以來,取暖問題一直是由地方政府負責,不同區域牽頭負責的部門并不相同,導致在協調上也有難度。希望中央層面成立一個專門機構,把清潔取暖工作統籌起來,好好議一議。
鄭忠海:從做綜合規劃的過程中,我得到兩點啟發。一是每個城市都應該量身訂做一個適合自身情況的供熱規劃,并且要作為藍圖貫徹到底;二是有一個可實施、能落地的技術方案非常重要。
如何化解“清潔取暖之重”和“百姓經濟可承受之輕”之間的關系?目前有沒有可行的商業模式?
程昌林:清潔取暖成本也要把城市和農村分別對待。
目前,城市已經基本實現商業化,可以說市場機制發育得很成熟了,問題不大。
現在主要的問題在農村,從硬件上來說,我們認為“補初裝不補運行”的方法比較可行,把戶均清潔取暖改造費用控制在一萬元左右,戶均取暖季運行成本控制在一千元左右,老百姓還是可以接受的。另外,我們也在努力做宣傳科普工作,引導百姓轉變思想觀念。
王永強:和鶴壁市不同,達坂城計劃在建設出資和運行上都進行適當的補貼。
在建設方面,一部分采取集中建設方式,二次管網的改造基本上全部依靠政府出資,居民自己承擔散熱系統的安裝費用。并且,對分散用戶,不管是改氣還是改電,政府也有補貼支持,保證在初期建設時居民承擔的費用在一定范圍內。
而在運行過程中,政府做了兩部分工作。一是考慮為居民定補貼,減輕老百姓的負擔;二是同供氣服務商談價格和用量,盡可能保證合理、正常、穩定運行。
鄭忠海:我想從熱力公司的角度討論一下這個問題。目前,熱力公司還是靠政府補貼獲利,如果沒有該筆款項,企業甚至很難維持。如果“煤改氣”的模式不可持續,不僅企業無法承擔,對行業來說也是一個打擊。
打鐵還需自身硬,企業需創新商業模式。在這方面,我有兩點看法。一是企業要提高自身的運行水平,維持微利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并且一定要保證系統的安全,這是第一位的;二是可以考慮跨界合作,提供多種延伸服務。
白泉:我認為盈利情況還得從價格的形成機制、中長期價格預判的角度進行思考。
我國天然氣資源人均保有量只有全世界的7%左右,近幾年新增天然氣需求基本上都依靠進口。在這種情況下,天然氣需求大量增長,必然導致國際市場天然氣價格走高,因此企業盈利難度也很大。
如果有新型技術支持,比如長距離管線余熱在居民取暖中實現應用,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對沖未來天然氣潛在需求,讓天然氣價格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圍內。此外,利用工業余熱供暖的戰略價值也值得肯定。
(董梓童/整理)
責任編輯:仁德財